我国发展“新基建”,民营中小企业的技术优势不可或缺,应充分发挥科创板作用,积极推动在“新基建”领域比较成熟的企业上市,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
一方面,应加快制定民营企业参与“新基建”分行业、分领域、分业务市场准入的具体路径和办法。另一方面,鼓励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科技型企业通过技术入股、项目混改等方式主动参与。与此同时,主动消除民间资本参与“新基建”的顾虑,建立诚信机制,明确投资回报预期、违约责任等,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厘清特许经营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的关系、界限。
新基建行业报告2023 未来新基建业务的市场前景预测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新基建的范围定义为,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具体的内容主要围绕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推动5G规模化发展和6G储备、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发展物联网车联网等。
我国首批碳中和债发行,发行规模约64亿元。截至6月末,四个月内碳中和债规模迅速增长,累计发行数量达111只,累计规模逾1205亿元,高达2月首批的17.8倍。巨大需求刺激下,碳中和将成为新基建的关注重点,绿色融资市场将进一步提速增长,持续为相关产业高速增长赋能。
随着“新基建”成为现实,不仅原生的数字化产业将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也将成为在线的产业,中国的产业数字化水平和互联网技术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随之所带来的是整体经济运行更加透明的信息传递、更少的中间环节和更加高效的资源组织方式,“新基建”有可能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
各省市开始密集部署新基建,纷纷发布新基建建设路线图,承诺投资规模都在数千亿元甚至万亿元不等。例如,成都市和浙江省计划2020年至2022年三年期间分别完成新基建投资1.13万亿元和1万亿元。
老基建方面可重点关注交通水利、清洁能源、煤电改造、地下管网等4大方向;新基建方面,“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约20%,年均体量1.6万亿左右,约为基建投资的10%,可重点关注数据中心和轨道交通。
目前随着多地多个万亿项目的落地,基建当前正进入发力期,这个时候可以看到基建龙头的强势,这个阶段还能延续下去。而到了稳增长的见效期,是业绩兑现阶段,中小成长企业由于业绩释放快,资金关注点会逐步转移到这上面来。特别是家电、家居、建材、成长赛道等表现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