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頔
“杭州”和大运河,可以说是相伴相生的。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杨坚进行了行政区划改革,“杭州”这个名字正式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南部终点就选在了钱塘江边的杭州。
在古代,水运是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大运河更是国家级的黄金通道。唐代,杭州倚借通江达海的大运河,与广州、扬州并列为中国三大通商口岸。南宋时期,江南“漕运”达到鼎盛,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繁荣,杭州城市人口达124万人,跻身世界十大城市行列。明清、民国时期,运河两岸官办粮仓集聚,被誉为“天下粮仓”。可以说,正是大运河的存在,才让杭州有了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9月22日,我们从武林门码头登船,沿河一路北行,曾经的运河繁华也穿越历史时空扑面而来。地处胜利河和古运河交叉口的富义仓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取名“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是清代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仓库。富义仓是京杭大运河沿岸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天下粮仓”,也是杭州现存唯一的运河航运仓储建筑。
在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分别6次下江南,共有11次到达杭州。为纪念这段历史,还原当年杭州码头的盛况,杭州市在富义仓南面复建了“御码头”。在这里望向运河的对岸,我们仿佛看见大批船只停靠在岸,皇帝在大批官员的迎接下迈出上岸的脚步,青石码头的远处,全是前来观望和迎接南巡队伍的百姓。大运河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段段辉煌的历史。
这次航行的终点是拱宸桥,它横跨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已有三百多年,是杭州古桥中最长最高的三孔石桥。其始建于明崇祯四年,是大运河杭州段重要的遗产点之一,是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也是运河两岸繁华的重要见证者。
(亚运会吉祥物“宸宸”的名字源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全身以科技蓝为主色调,头顶钱江潮,额头是拱宸桥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