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观江苏丨开发区、行政区如何“一肩挑”?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

1个多月后,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融合发展即将迎来两周年。

一个是以医药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一个是滨江主城区,2021年6月28日,肩负打造泰州发展新中心、崛起江苏中部产业增长极的使命,两区融合发展拉开帷幕。这是江苏各地开发区与行政区实行“区政合一”运行模式的一例。

江苏园区经济发达,类型丰富,占了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自1984年国务院批准在江苏设立南通、连云港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来,江苏的国家级开发区已达47家,其中经开区27家、高新区17家、旅游度假区2家、保税港区1家,其开发区建设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以“区政合一”为代表的运行体制探索上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区政合一”

推动“区政合一”,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起步较早。在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申明锐看来,开发区成立之初以经济建设为主要职能,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集聚了大量外来人口、具有了一定产业规模,就需要强化社会管理职能。

苏州可谓先行者。早在2002年9月,苏州即实现了苏州高新区与虎丘区的合署办公。虎丘区原为苏州市郊区,2000年更为现名。苏州高新区起自1990年代初,经历了从河西新区、苏州新区到苏州高新区的嬗变,1992年11月获批为国家级高新区,其代管范围不断扩容,10年后经行政区划调整与虎丘区实行“区政合一”。

人民网梳理发现,这种探索在苏州下辖经济强县也不乏案例。在“百强县”之首昆山市,昆山高新区是我国首家设在县级市的国家高新区。2012年,昆山高新区与昆山市玉山镇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无独有偶,张家港经开区与张家港市杨舍镇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常州、无锡的情况又有不同,两地是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行政区。常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均成立于1992年,此后2002年和2015年经国务院、江苏省政府批复,常州新北区和无锡新吴区应运而生,开发区与行政区采取“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目光转向苏中、苏北地区。2021年,除了泰州医药高新区与高港区启动融合发展,宿迁高新区也与宿豫区部分职能整合、机构整合、功能整合,构建“政区合一、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架构;2020年,连云港市实行区划调整,海州区与连云港高新区“两区合并”;2015年,盐城高新区创成国家高新区,与盐都区实行“区政合一”体制……

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陆丽娜在接受采访时说,江苏各地在开发区与行政区的融合发展中,形成了行政托管、区政合一和开发区转为行政区三种模式,三种模式的共同点之一是实行开发区与行政区主要领导“一肩挑”,“这有利于强化统筹协调,推动两者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城市管理等方面实现有序融合。”就行政托管模式而言,以南京经开区与栖霞区为例,自2009年1月时任栖霞区委书记臧正金兼任南京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开始,两区主要领导“一肩挑”延续至今。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