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十年变迁

  新华社长沙11月3日电(记者张格、柳王敏、刘芳洲)深秋,屋外雨水连绵,龙先兰在家中忙着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冲泡蜂蜜水。一阵阵欢快的交谈声从苗寨民居传出,飘向云雾缥缈的远山。

  龙先兰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村民,他正在家乡参加一档海外节目的拍摄。一批来自老挝的媒体人,不远千里深入武陵山脉腹地的这座小苗寨,试图在这里一窥中国的减贫和振兴密码。

中国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十年变迁

  这是2022年11月15日拍摄的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院坝小讲堂”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在中国的减贫实践中,十八洞村是一个具有“地标”意义的村寨——2013年11月3日,“精准扶贫”理念在这里首次被提出。自此,精准扶贫从湖南湘西走向全中国,困扰中华民族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

  龙先兰的故事也极具代表性。十年前,身为孤儿的龙先兰,还是个有着酗酒恶习、自暴自弃的懒汉。而如今,他已成为年收入超40万元的致富带头人。他的故事正是十八洞村脱贫成就的生动缩影。

  2013年,地处偏僻幽静山谷的十八洞村,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7%,村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集体经济空白。回想起过去那段艰难的日子,龙先兰觉得恍若隔世。“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妹妹意外身亡,我在村里根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觉得自己这辈子完了,只能每天靠喝酒来麻痹自己……”

  故事的转折,始于精准扶贫后——花垣县委派驻的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挨家挨户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帮扶措施。

  在工作队的帮助指导下,龙先兰走上养殖蜜蜂的产业发展道路,不仅成为当地的养蜂大户,还带领周边村寨百余户村民通过养蜂脱贫致富。

中国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十年变迁

  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龙先兰一家在做早餐(2021年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世界另一些角落的人一份鼓舞。”龙先兰在镜头前动情地说道:“即使我们语言不通,但如果你能看见我,请你相信,生活一天会比一天好。”

  2022年,十八洞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3505元,村集体经济也增长至380万元。十年间,从地瘠民贫到物阜民丰,这座苗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