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新年,竟然蕴含这么多天文知识

古诗中的新年,竟然蕴含这么多天文知识

撰文/许文 虞阳(天津市天文学会)

又是一年元月时,春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在中国,由于实行两种不同的历法,对于新年有着不同的定义:按照公历的规则,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而按照农历的规则,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代表了新旧年份的更替,有诗云:

己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新年的由来

什么决定了春节的日期呢?上古时代的人以天象的空间变化来反映一年四季的时间变化,当北斗的“斗柄”指向东北方位时为立春节气,上古干支纪元又以立春为岁首。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写道“正月朔一,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说文》中提到“朔,月一日始苏也。”农历新年自何处始,还和天文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理解新年日期制定之前,我们需要先认识一下古代聪明的人类所定制的历法。

所谓历法,就是指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关系的法则。无论是日、月还是年,我们在计数的时候采用的都是整数。比如一月有多少日,一年有多少日,而不会出现小数。但是月相的变化周期不是整数日,一年的长度也不是整数日,如果我们以固定的整数来记录,势必会与实际的天体运转周期存在误差,并且时间越久,误差越大,这时就体现了历法存在的必要性。它按照一定的规则,制定一个月包含多少个日,一年包含多少个日,这样经历若干个月或者年,我们记录的时间和观测的天象周期基本上是吻合的。二者的差异越小,就表明历法的精度越高。同时历法还要具有方便使用、不复杂的特点,这样的历法才能广为流传,更具有实际意义。

太阳历

太阳历又叫阳历,该历法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制定。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其运行轨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阳历的日期可以清楚地表现出一年的四季变化。目前通行的公历,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一种阳历。这部历法浸透着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在世界各地传播。

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我们称作太阳历的历年,也就是一个回归年,长度是365.2422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在公元前1世纪的时候,儒略·凯撒决定执行一部历法。当时人们认识到一年大概有365.25日,这部历法规定,每四年中有一年是闰年,为366日,其余三年为365日,也就是常说的“四年一闰”。按照公元纪年的方法,年份能被4整除的年为闰年,有366天。这样一来,每四年平均下来,每年就是365.25日。这种历法被称为《儒略历》。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