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中国人携带这种病菌,新研究刚发现它是导致肠癌的重要因素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说到幽门螺杆菌(简称Hp),可能很多人早已听说过它的大名。毕竟这种细菌与我们关系十分“亲密”,是导致人类慢性感染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全球感染率高达50%,2022年荟萃分析显示中国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4.2%,中国也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

儿童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年龄段;25岁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接近50%;35岁人群感染率超过60%;7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率高达80%。

图片来源:123RF

幽门螺杆菌通常定居在胃黏膜,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还是导致胃癌的最危险因素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归为胃癌的I类致癌物。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B.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Warren)因揭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然而,胃癌还不是唯一一种与幽门螺杆菌及其相关炎症有关的重要疾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结直肠癌(CRC)的风险增加了近2倍。

近期,消化领域知名期刊GUT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进一步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发生有强烈因果关系。

这项新研究由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的Markus Gerhard教授领衔。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肠癌之间可能有的直接因果关系,以及背后的潜在机制。

为此,他们用幽门螺杆菌感染了实验小鼠。这些小鼠中,有一部分携带了结直肠癌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的Apc基因,容易形成早期肿瘤。当这些小鼠接种幽门螺杆菌后,它们结肠部位的癌症发展速度加快了,形成的肿瘤数量也比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小鼠更多。

植入胃部的幽门螺杆菌为什么会促进肠道的肿瘤发展呢?研究人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单细胞RNA测序等多种方法对其肠道免疫应答和上皮特征的变化展开了详细分析。

结果发现,幽门螺杆菌驱动了肠道内一种独特的免疫改变特征,包括调节性T细胞和促炎性辅助T细胞的减少。除此以外,在肠上皮细胞中,幽门螺杆菌诱导关键的促癌信号通路STAT3激活,促进肿瘤形成。与此同时,合成并分泌保护性黏液的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意味着肠道表面的保护性屏障被破坏。

另一方面,肠道菌群也随着幽门螺杆菌的定居发生了剧烈变化,包括促炎性和分解肠道黏液的肠道细菌开始增多。种种变化综合在一起,都在为肠癌的发生发展推波助澜。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