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近日,著名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专家曾光与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常务副主委、总干事袁钟教授进行了一场名为《新冠病毒疾病防控中的哲学思考》的直播对话。
在谈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时,曾光表示,这往往不是零和一的对立,而是要达到和谐统一。从哲学的抽象概念如何变为实际的防控举措,是需要去思考的。
曾光谈到,现阶段,新冠已经从“乙类甲管”变成了“乙类乙管”,这就涉及到了放开和管理之间的矛盾。比如放开后还有没有管理,这时候的管理应该落实成什么样以及管理和放开怎样才能到达和谐一致等问题。
据曾光介绍,不论是“乙类甲管”还是“乙类乙管”,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理论框架下进行的,只是两者层次不同。实际上,“乙类甲管”的概念在SARS时就被提出来了。当时还达不到现在的防控能力,在疫情报告、疫情管理中存在着很多漏洞,按照“乙类乙管”达不到防控要求,单靠卫生系统力量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当时就把SARS的管理提高了一个层次,变成了“乙类甲管”。这样从整体防控上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联防联控,也就是说,这已经不单是卫生系统在做常规管理了,而是由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动员各部门、各系统、社会各层次共同参加的管理。“乙类甲管”赋予了我们理论基础,必要时可以根据情况对社区进行封闭,对交通进行封闭,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对疑似感染者进行强制隔离。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弥补过去我们卫生系统管理的不足。
在回忆SARS疫情防控时,曾光还提出了一对矛盾,即高科技防控策略和公共卫生防控策略间的矛盾。
曾光回忆说,SARS期间,有不少专家提倡高科技防控策略,如研制疫苗、抗病毒药物,研制特效干扰素等。从长远来看,如果SARS屡剿不灭,我们确实需要这些高科技防治手段。但彼时更急迫的是要从国家层面采取公共卫生防控对策,也就是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虽然当时执行起来有困难,但实践证明,这些传统的公共卫生防控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SARS被“围歼”,最终消失。这样的防控策略在新冠防控早期也取得了成功。
此外,曾光谈到,专家和决策者要形成一个和谐共同体,而非矛盾共同体。“决策者应该善于听从专家的意见,专家也要能够用最确切的科学方法向决策者表达,能够说服他们,这会对防控起到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