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化名)是一线城市三甲综合医院的麻醉科医生。和大家普遍想象的不同,胡佳所在的医院,产妇选择无痛分娩的比例是 100%。
而在 19 年前,这个数据还只有 1%。据不完全统计,2004 年前仅有不足 1% 的国内产妇享受到分娩镇痛,即使在较发达地区分娩镇痛率仍不足 10%,而在边疆偏远地区,分娩镇痛更是一片空白。
数字的巨变并非偶然,背后是麻醉医生工作量的指数爆炸。为了提升无痛分娩率,胡佳所在的医院设置当班麻醉响应机制,「只要产科一个电话,你就得立马放下手上的事情,随时准备赶过去。」
从 1% 到?30%,麻醉医生全面无休
分娩疼痛,是一项横亘在女性生育面前跨不过的关。剖宫产曾是中国产妇规避顺产疼痛的无奈解法。
2010 年,世界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布报告称:中国产妇的非医疗指征剖宫产率高达 46.2%,是 WHO 提出的剖宫产率警戒线 15% 的三倍有余,位居全球第一。
此后,对剖宫产和无痛分娩的认知建立经历了一个过程。2022 世界镇痛日,根据国家卫健委分娩镇痛试点专家工作组组长米卫东介绍,分娩镇痛试点医院的无痛分娩率从 2017 年底的 27.5% 提高到了 2020 年底的 53.2%,但较发达国家分娩镇痛普及率(80~90%)相比仍有距离,全国平均普及率仅达到 30%。
在 2 年后的现在,一些医院无痛分娩率已经「赶英超美」。「不完全统计,我们现在无痛分娩率平均能有 70% 多,多时能超过 80%。」 浙江南部一家县级医院妇产科护士长黄丽华(化名)提到。
这与此前极低的数据形成强烈反差。在这期间,医生扛起了大旗,而其中麻醉医生的角色举足轻重。
毫不夸张地说,目前,我国分娩镇痛事业的爆发性增长已经榨干了本就羸弱的麻醉科人力储备。
图源:视觉中国
为了提升无痛分娩率,胡佳所在的医院设置了 on call 的麻醉响应机制,「无痛分娩和其他的手术不同,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运气好一点,产科会给我们打个电话,说今天可能会有几个无痛分娩。但更多的时候,都是一个猝不及防的电话告诉我们,尽快去产科做无痛。」
一线城市的大型三甲医院外科手术量极大,麻醉医生本已处于短缺状态,手术台上做到晚上八九点也是常有的事。但无痛分娩麻醉响应机制的出现,更是为本已极不规律的麻醉医生添一笔混乱。
在基层医院,这样的 on call 则是 24 小时的。黄丽华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上班时间的随时传唤,还有 24 小时的待命,「我们医院在两年前无痛分娩率只有 30% 左右,只有在麻醉医生在的时候才会开展无痛分娩。工作日晚上不开展,周末不开展,节假日不开展,产妇只有『运气好』,才有可能打到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