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社
目前,临床路径多应用于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因治疗周期短、离院后跟踪困难等,大部分门诊患者并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在儿科,川崎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临床初期表现为急性高热、皮疹。不同于普通细菌性或病毒性发热,其本身是一种全身血管炎综合征,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遗留冠状动脉损害可能长期存在,因此需要进行长期监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根据《川崎病临床路径(2010年版)》要求,结合临床医生的诊断经验,借助医院信息系统(HIS),设计了满足川崎病临床治疗和科研需求的门诊临床路径管理系统。
系统架构
该系统嵌入医院HIS内,建立在医院专网中,更加稳定、安全。系统整体架构采用典型的MVC三层架构开发模式,具体可划分为:(1)数据层。负责存储临床路径基本数据,包括路径信息、阶段信息、治疗方案、药品医嘱信息、申请单医嘱信息、治疗医嘱信息、变异原因以及入径记录等,通过医院数据集成平台,获取电子病历系统(EMR)、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等业务系统内容,并与之交互;(2)业务逻辑层。负责调用数据层信息,处理并实现系统核心功能,包括路径管理、处方绑定、随访表单、短信提醒、查询统计等,以及支撑这些业务处理逻辑所需的基础服务,如定时服务、日志服务、安全服务等;(3)表示层。负责系统展示,包括路径管理员使用的管理页面、门诊医生使用的入径页面、科研人员使用的查询页面等。见下图。
系统功能
1、设置临床路径
该功能通常由主任医师或医疗组组长使用,主要包括路径信息和处方信息。首先,设置临床路径基本信息;其次,根据路径要求设置入径评估,以及设置所匹配的诊断;最后,根据诊疗阶段设置具体的治疗方案,同时设置相匹配的病历文书模板,以最大程度简化医生操作。
2、门诊医生工作站路径
进入路径有两种途径:一是住院临床路径的患儿出院后在门诊就诊,系统提示该患儿是否纳入门诊临床路径管理;二是当门诊患儿被诊断为川崎病且符合诊断编码时,提示接诊医生可进入门诊临床路径。接诊页面显示详细的路径内容,门诊医生通过随访表单可查看患儿就诊记录。除正常路径流程外,系统还支持医生根据患儿具体就诊情况提前进入下一阶段或者退出当前路径,这属于路径变异,需填写变异原因,便于后期统计分析。
3、科研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