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
第一章
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
一、病原学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 β 属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包膜上的刺突蛋白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ACE-2)进入细胞。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目前 Omicron 株是主要流行株,其传播力强于 Delta,但致病力有所减弱。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分钟、乙醚、75% 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三、国内现状
目前我国正面临放开后第一波疫情的冲击,大部分地区的感染率已超过 50%,部分城市甚至超过 80%。虽然感染人数多,但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占比超过 90%,重症率和病亡率极低。
第二章
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
(1)潜伏期:1~14 天,多为 3~7 天。
(2)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其次为呼吸道表现。
①呼吸道表现: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鼻塞、流涕、咽干、咽痛等。
②其他表现:发热、乏力、头痛、关节肌肉痛、胸痛、心悸、味觉和/或嗅觉改变、结膜炎、皮疹、胃肠道表现(如恶心、腹泻)等,极少数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
二、重症化的危险因素
1.高危因素
(1)年龄 ≥60 岁;
(2)重度吸烟者;
(3)肥胖(BMI≥30 kg/m?);
(4)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痴呆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风或脑血管疾病等;
(5)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肿瘤、原发性免疫缺陷、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肿瘤放化疗、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等;
(6)妊娠、围产期女性。
2.预警指标
(1)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
(2)组织氧合指标(如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恶化或乳酸进行性升高;
(3)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或炎症指标(CRP、IL-6、铁蛋白)等进行性升高;
(4)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如 D-二聚体)明显升高:
(5)肺部影像学明显进展。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症
1.呼吸衰竭
新冠肺炎患者可并发呼吸衰竭,I 型呼衰多见,主要表现为出现气促、发绀、呼吸频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与体征,应注意及时完善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根据氧合指数制定合适的氧疗策略。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应同时注意二氧化碳潴留情况,防治 I 型呼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