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佑妇女儿童健康,续写妇幼保健新华章

  时序更替,台历翻去最后一页,新的一年已经开启。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型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健康领域大事不断,妇幼健康成为社会聚焦的重点。在政府层面,有关保护、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新政策不断出台,使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利得到更多的保障。在社会层面,各地不断拓展妇幼保健新思路,挖掘新办法,在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与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守坚创新,切实解决了不少广大妇女儿童面临的实际困难。

  1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夜间门诊”带动医疗服务模式提升

  进入冬季后,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高发。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等多种致病菌肆虐,多地儿童呼吸道疾病病例数量明显增加,儿科医院、儿科门诊一度出现就诊高峰。

  为满足广大患儿就诊需求,解决上班族、学生族等群体“8小时内”没时间看病、不方便看病的难题,全国多地医院推出夜间门诊、午间门诊、周末门诊,延长服务时间,扩充住院床位,不断优化挂号、检查、缴费等就诊流程,最大限度满足患儿就医需求。还有一些地方推行了一次挂号管三天、先诊疗后付费、床边结算、医保刷脸结算等,提高患者就医效率和满意度。国家卫健委也及时通过新闻发布会普及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提示患儿居家护理要点等。这些举措较好地缓解了集中就医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压力,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息,近期,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总诊疗量已呈下降趋势。

  点评:以夜间门诊为代表的便民门诊,是医疗机构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有益尝试。民生无小事,细微见服务。2023年国家卫健委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各地总结和推广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力争用3年时间,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

  2流产后关爱项目十年,呵护女性生殖健康成为共识

  2011年9月,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关爱至伊·流产后关爱(PAC)项目”启动。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PAC优质服务示范门诊,为流产后女性提供咨询服务、促进落实避孕措施、保护流产后女性的生殖健康等工作,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模式。

  2023年4月,PAC项目举行“十周年总结推进会”。据悉,PAC项目开展十年来,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326家项目医院设立PAC咨询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人流术后的避孕关爱,未来PAC项目还要扩大到更广泛的女性人群,保护女性生殖健康,帮助国家生育政策更好地落实。

  2018年8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重点关注流产后女性的健康需求。在该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借鉴了PAC项目的经验,这一举措也充分肯定了项目在女性生殖健康领域发挥的积极作用。

  点评: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出现下滑,2022年出生人数更是跌破1000万,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生育力的问题。PAC公益项目的标准化人工流产服务流程,不仅为流产后女性提供避孕知识、宣教和生殖健康咨询,而且在精神上给予极大的鼓励和安慰,帮她们度过流产所带来的痛苦期。只有为育龄女性提供更加自主、多样化的选择,将生育力保护的关口前移,才有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效降低女性重复流产率,呵护女性生殖健康,保护女性的生育力。

  3 3个“历史最低”,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在2023年5月3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5.7/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6.8‰,均降至历史最低,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宋莉说,国家卫健委将推动一系列妇幼健康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包括开展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以着力消除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母婴传播为目标,实施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阻断行动计划以及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推进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和生殖健康促进行动计划……

  力争到2030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2/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6‰以下,使妇幼健康事业进一步得到高质量发展。

  点评:世界卫生组织将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3个“历史最低”是对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取得跨越式进展的最好写照。推动一系列妇幼健康行动计划落地见效,表明国家将在政策层面进一步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民众的新期待,使妇女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新提升。

  4多地落实三级预防措施,加速推进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

  2023年1月,国家卫健委、全国妇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2—2030年)》,要求进一步完善宫颈癌防治服务体系,提高综合防治能力,构建社会支持环境,努力遏制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针对三级预防措施提出具体目标:到2025年,试点推广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到2030年,持续推进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试点工作;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7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

  目前,全国多地逐步推进适龄女性HPV疫苗普遍接种策略,已有内蒙古鄂尔多斯、山东济南、福建厦门等多个城市启动了HPV疫苗免费或补贴接种计划。在江苏省,继南京、无锡、连云港、扬州4市试点开展在校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后,该省2023年又将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2023年10月底,该省已为33.15万名初中一年级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点评:在我国,HPV疫苗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自愿自费原则接种。尽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HPV疫苗免费接种试点,但总体而言,接种率仍处于起步阶段。将这一预防接种策略更好更快地推进,需要加大人群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升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意愿;同时,也需加大多部门协作,探索多种渠道支持,推动更多地区将宫颈癌筛查纳入民生保障大事实事。

  5近视低龄化问题凸显,政策引导成为防控主线

  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早发、高发态势。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近视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

  2023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以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健康促进活动为主线的“启明行动”。国家卫健委将指导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重点普及预防近视科学知识,引导儿童家长树立近视防控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强户外活动,养成爱眼护眼健康行为习惯。同时要求医疗机构开展儿童眼病筛查、视力检查、健康指导等儿童眼保健服务,推动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咨询指导服务进社区、进家庭。力争到2025年,实现1~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提升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整体水平;提高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逐步减少因高度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人数。

  点评:“金眼,银牙,钻石身高”被戏称为养娃“败家三件套”。其实,“近视低龄化”早已不是新鲜话题。现在的中小学生用眼负荷大、缺乏户外活动、睡眠不足、用眼习惯不良是普遍现象,这些都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要诱因。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消费习惯、娱乐渠道、社会交际等行为模式都已发生改变。只有将焦点前移,实行防治并重方能取得预期效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也应该与时俱进。

  6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22年对全国24758名中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焦虑和抑郁是我国青少年最为突出的两大情绪健康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万多名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近年来,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小学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频发,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2023年4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标志着我国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

  目前,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动员、科普宣传、筛查评估等活动正在陆续展开,全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逐步提高。随着心理服务网络在不断完善,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心理支持,以帮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各级教育部门也在推进心理健康工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点评: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心理健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着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目前,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认知主要集中在预防精神障碍、应对心理危机和调节情绪等方面。然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关注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部分学生,也不能只关注如何解决问题,更要关注如何避免问题的发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建立心理问题的预防体系。

  7出生缺陷防控持续加强,提高生育全程服务质量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严重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4/1万。2023年3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2023—2027年)》,提出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显著提升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的工作目标,并于2023年11月启动全国地中海贫血防控协作网,推动建立预防、筛查、诊断、治疗、患者健康管理全流程服务模式。

  由于出生缺陷病种多、病因复杂,已知病种超过8000种,因此在覆盖广度上必须逐渐扩大,从聚焦常见病种向兼顾罕见病种过渡。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听力障碍、唐氏综合征、地中海贫血等常见病种,我国已逐步形成相对成熟的干预策略。在此基础上,出生缺陷防治视野正拓展至罕见病病种。

  近十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已达到259家,所有区县均设置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机构。产前筛查机构为4850家,较2015年新增3689家,区县覆盖率58.6%。产前诊断机构为527家,较2015年新增239家,300万人口以上地市覆盖率90%。

  目前,我国26个省份已建立省级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27个省设置省级产前诊断中心,婚前保健机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机构分别达到3380家、3933家,基本实现县级区域全覆盖。

  点评:儿童健康领域正在完成从“保生存”向“促发展”的转变,这就要求保障和维护儿童健康权益不能止步于出生缺陷防治,更需要丰富服务内涵,不断提高生育全程服务质量。当前我国出生缺陷防控服务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方面服务资源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另一方面,防治服务质量还有待改善。特别是我国高龄产妇占比逐年增加,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病群体逐渐年轻化趋势明显,都会增加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因此我国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8优化托育服务,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得以完善

  0~3岁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数量超过3200万,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近年来,我国婴幼儿照护领域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逐步建立和完善,为新时代托育服务发展奠定良好开局。

  2023年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对此,我国持续加大各级财政保障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单位托育、幼儿园托班、家庭托育等多种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第一批遴选出的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的有益经验得以推广。2023年10月,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托育机构作为签约对象,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婴幼儿健康管理服务。此后,国家卫健委等5部门又发布《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文件,促进托育服务行业良性发展。

  点评:0~3岁婴幼儿照护托育服务是否完善,是检验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环。以构建生育保障体系、育儿家庭友好政策应对低生育率趋势,需要政府建立诚信和规则,公益组织、雇主和家庭多方参与,通过将家庭化和去家庭化的政策相结合,提供可负担的、可及的、优质可靠的、包容性的托育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家庭的特殊托育服务需求,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9医美行业迎来最强监管,让医美回归医疗本质

  从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虚假宣传、非法行医是涉诉医美机构的两大突出问题,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患者在医美手术失败后,维权艰难。

  2023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卫健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做好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服务,依法履行“双告知”职责;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审批标准、完善审批流程、把好行业准入关口、做好合规机构和人员公开公示;生活美容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相关行业协会指导,倡导生活美容机构张贴“不得提供医疗美容服务”警示语。

  这些年,医疗美容行业快速发展,在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同时,非法行医、假货频现、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问题也逐步暴露。加强行业监管,将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医疗美容行业的突出问题,为推动医疗美容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制度支撑。

  点评:医美属于医疗行为,存在医疗风险。综合多个医美事故的相关报道可见,有些机构为了商业变现快,抬高术后效果、过度包装和宣传自己,用不正当手段进行虚假宣传、特意为求美者制造“容貌焦虑”,这些问题在现实中并不鲜见。

  女性是医疗美容的主要人群,一旦遇到不良机构,造成的危害都是不可逆的。这对女性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也并非通过事后补救就可以复原。只有市场监管真正到位,才能将危险牢牢拒之门外。让医美真正回归医疗本质,才是对用户最好的保护。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们希望有更多更好的制度来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让这一特殊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拥有温暖的生命呵护。道虽长,行则将至;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期待着新的一年能够继续书写妇幼健康的新华章。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