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效果不佳,新冠疫苗的缺陷曝光,未来如何应对?

强迫症式太长不看版:

  • 1目前的新冠疫苗预防感染能力很差;
  • 2打疫苗或感染过均可能再次感染;
  • 3变异株会让疫苗变得越来越差;
  • 4反复接种疫苗无法解决问题;
  • 5物理防护措施仍然会有效;
  • 6疫苗仍然有可靠的作用;
  • 7新疫苗和抗体在路上。

摘要:对预防“感染”效果不佳、IgG4的比例不断上升、抗原原罪已基本被证实、自然变异和免疫压力筛选的矛盾从未消失……尽管新冠疫苗存在这么多的「负面」问题,那我们是否仍需要接种新冠疫苗?未来的新冠疫苗应该是什么样的?除了疫苗外我们还有什么?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写之前也想了几版或振奋人心或令人沮丧的开场模式,无奈我没有《流浪地球》剧组的煽情能力,所以平平淡淡的用一席废话开场,希望大家也能平平淡淡地看完这篇文章,不带有情感色彩。

图片自购于:depositphotos

接下来,就是很多和新冠疫苗有关的消极信息,这些信息无论是否接受,我们都必须面对。

1

预防「感染」效果不佳

对新冠疫苗有效性的否定,最有用的一句话莫过于「要是疫苗真的有用,怎么还那么多人感染」。

尽管这句话完全否定了对有症状感染,尤其是对预防住院病例、重症病例以及死亡病例的有效性,但不能否认理想的疫苗应该既能提供「对发病的保护」也应该提供「对感染的保护」。

对疫苗的信心,其实最早应该来自国外基于mRNA平台的疫苗研究,以及国内一些对灭活疫苗的「过度描述」。

早期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对「感染」的有效性(保护效力)高达95%,而其他海外疫苗的保护效力分别是66.5%(Ad26腺病毒)、72.3(ChAd-Y25腺病毒)、80.6%(灭活-印度)[1];而国内对于灭活疫苗的有效性早期被新闻描述为「无一感染」,而后的三期临床研究也打破了这一说法[2,3]。

图源:参考文献1

这些,都导致了人们对各种新冠疫苗预防「感染」的有效性的期待。

然而事实呢?包括95%在内的相关数据实际上是新冠疫苗对包括「有症状感染」或「无症状感染」的总体有效性(VEsym),而国内的疫苗在三期临床研究中采用了VEsym作为有效性指标,但大部分研发单位都发布了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50%的要求的研究结果(无论同源接种还是异源加强)[4-8]。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