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ixabay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李婷
12月30日,AI四小龙中的商汤科技率先迎来上市一周年的日子。
201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教授汤晓鸥带领团队将人脸识别的准确度提升到99.55%,IDG资本闻风而动,投出数千万美元,汤晓鸥团队从学校走出,商汤科技自此成立。
时间往回倒3年,2011年,1988年出生的印奇,和两名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创始人唐文斌、杨沐,共同创立了旷视科技,这也是AI四小龙中最先成立的公司。
第二年,在纽约大学Courant数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的朱珑回国,创办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创立最晚,2015年,脱胎于创始人周曦所参与的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项目。
作为AI赛道中的明星企业,商汤、云从先后上市,旷视依然在继续A股上市进程,依图科技主动终止了IPO。过去一年,不少AI企业相继上市,人工智能早已概念早已不再新鲜,抛开创立时画的“饼”,人们将焦点放回企业本身,将在哪些领域进行落地,商业化进展又如何?
AI独角兽光环失灵,云从已跌破发行价
2022年5月,云从科技登陆科创板,成为继商汤之后,AI四小龙中第二个上市的公司。
在上市之前,云从科技已经整整两年没有从外部获得大额融资,上一笔还是在2020年5月,由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上海国盛、广州南沙金控、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等投出的18亿元C轮融资。彼时,据晚点Latepost报道,云从科技的投后估值或超250亿元。
带着“国家队”的标签走入二级市场,云从科技上市首日涨幅近40%,收报21.4元/股,总市值158.5亿元。这与两年前的估值相比缩水了近100亿元,作为AI独角兽的云从科技似乎失去了此前的光环。
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云从科技股价跌破发行价。截至12月30日收盘,云从科技的股价为15.31元/股,总市值进一步缩水至113.40亿元。在股票社区股吧里,面对跌势,部分投资者留言“忍痛割肉离场”,并表示“从1000股到8万股,30多进15.35离场”。
同样是在今年上市的AI企业——格灵深瞳也面临类似的困局。关于格灵深瞳,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真格基金徐小平和红杉资本沈南鹏曾为其估值应该是1000亿美元,还是5000亿美元而争论,最后以3000亿美元(1.9万亿元)达成共识。
充满弹性的估值空间,也反映出在不少投资者心中,AI独角兽存在突破现有市场想象力的可能。3月17日上市当天,格灵深瞳开盘即破发,发行价为每股39.49元,收盘报每股37.46元,首日市值约70亿元,与当初估计的万亿市值相去甚远,这让不少中签新股的投资者大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