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3%,意味着什么?

  在稳增长政策发力下,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

  7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改善。


  7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5%,比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1%,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继续保持扩张。


  “7月制造业PMI指数延续上月开始的反弹势头,背后的主要原因是近期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包括央行降息、房地产支持政策在内,宏观调控力度明显加大,市场信心受到提振。”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澎湃新闻表示。

  从企业规模看,7月大型企业PMI为50.3%,与上月持平,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中型企业PMI为49.0%,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4%,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王青表示,7月小型企业PMI指数低位回升,但仍继续处于偏低状态。这是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薄弱环节,也将是7月政治局会议后稳增长政策的一个主要发力点。

  PMI是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

  7月制造业延续反弹势头,内需有待进一步提振

  7月制造业PMI上升0.3个百分点至49.3%,延续上月开始的反弹势头,但仍处于收缩区间,这也是该指数连续第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7月生产指数(50.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50.5%,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49.5%,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48.2%,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和从业人员指数(48.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对于7月制造业PMI回升,王青表示,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是拉动7月整体PMI回升的主要原因,背后是稳增长政策发力下,市场需求低位回稳。另外,此前该指数连续3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环比基数低也是原因之一。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7月新订单指数回升逼近荣枯线,但新出口订单回落0.1个百分点至46.3%,降至2月以来最低水平,显示需求企稳主要是内需带动。调查中一些企业反映,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海外订单减少,需求不足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