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普遍回升 支出普遍保持较高强度

  近期,各地陆续公布一季度财政收支“账本”,绝大多数省份实现收入正增长。其中,河南、宁夏收入增速超10%,四川、甘肃超9%,江苏、浙江、安徽、辽宁等超7%。各地支出普遍保持较高强度,四川、湖北、甘肃等地支出增速甚至超过15%。收支情况反映地方财政怎样的运行态势,下一步又该从何处发力?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财政领域专家。

  收入普遍回升

  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各地收入增幅呈普遍回升态势。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增幅分别为4.3%、5.8%、5.3%、9%,累计增幅分别比1月至2月回升2.9个、2.8个、2.9个、6.1个百分点。专家普遍认为,一季度全国范围的财政收入增长态势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巩固。

  “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的增速与正在企稳回升的经济基本面相适应,展现出经济回暖势头。同时,5%的较快增速也反映出地方加大财政收入组织力度的决心和行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告诉记者,从税收收入方面看,多地一季度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长较快,反映市场活力加速恢复、企业发展向好。

  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在各地一季度财政“账本”上表现突出。比如江苏一季度增值税收入1260亿元,增长32.8%;云南一季度增值税收入166.2亿元,增长14.3%。“各地增值税普遍维持增长态势,一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在逐步好转,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上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增值税收入回补效应。”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表示。

  相比之下,一些地方一季度企业所得税增速较低甚至负增长。比如,湖北一季度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110亿元,同比下降13.1%。陕西一季度企业所得税下降4.05%。“这主要是受去年四季度疫情影响,企业盈利不佳导致预缴收入下降。”汪德华分析。

  财政收入回升除了基本面支撑外,也离不开各地主动作为。面对年初刚性支付压力,各地普遍通过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进一步盘活资产等方式深挖增收潜力。比如,福建通过积极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入库,一季度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308.84亿元,增长62.6%。吉林一季度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31亿元,同比增加8.5亿元,增长37.6%。山西通过挖潜补缺拉动一季度非税收入增长40.4%,增收73.3亿元。“地方政府通过盘活资产增加非税收入等措施,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了财政支出进度不受影响。”汪德华表示。

  专家普遍认为,虽然一季度财政收入形势好转,但依然面临压力和挑战。“一些地方除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长外,其他税种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非税收入增速明显快于税收收入,这也反映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在稳增长稳经济上还需继续努力。”冯俏彬表示。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