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astland
头图|视觉中国
2022年9月以来,新能源板块下跌幅度超过20%。
一方面是因为4~8月涨幅较大,部分投资者获利了结;另一方面是补贴退坡、产能过剩、价格战这三座大山压在投资者心头。
认为“新能源的大时代已经结束”的人,似乎不知道中国“30·60”双碳目标。2021年,中国碳排放超过105亿吨,约占全球的30%;中国消耗煤碳超过40亿吨,约占全球50%;中国发电8.4万亿度,火电占比67.4%。这些“天文数字”要在2030年达峰、2060年“清零”。
放眼全球,2021年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占比刚刚突破10%。化石燃料在全球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达82%,仅比5年前低了3个百分点。照这样的速度,再过50年,化石燃料占比仍然高于50%。
总之,新能源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始。
认清补贴与发展的关系
1)补贴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新兴产业规模小、成本高、技术不稳定,围观者众、买单者少。市场规模上不去,成本就降不下来,技术也无法通过产品迭代成熟。
打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僵局有时需要数十年。从1895年现代汽车问世,到全球产量稳定在5000万台(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前的全球饱和产量),历时70年。
政府想用“有形之手”推动新兴产业,补贴是最常用的工具。不论补贴生产商还是消费者,目的都是通过价格手段来扩大市场规模,让企业借助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优秀企业不仅会砸钱扩大产能,还会升级技术、迭代产品。
世上没有不退坡的补贴,可以说补贴的目的就是最终取消补贴。
补贴一段时间后,产业规模提升、成本下降,形成良性循环,这正是“缩回有形之手”的时机。
如果成本下降速度不理想,反倒是补贴成了“唐僧肉”。政府不能长期当冤大头,于是会降低力度直至停止补贴。
国家层面对光伏、风电的补贴退坡、直到取消是大势所趋。
2013年~2020年,光伏补贴下调了6次。2021年集中式光伏实现“平价上网”,财政不再补贴。对分布式光伏的补贴主要由各地方政府视情况而定,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电力相对紧缺的省份补贴力度较大。
2020年、2021年陆上风电、海上风电补贴相继终止。2022年起,对新增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给予任何补贴。
研究新能源产业,首先要搞清楚补贴与产业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