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启用“防亏神器”,“叔叔”“阿姨”们真的不用担心亏损了?

银行理财启用“防亏神器”,“叔叔”“阿姨”们真的不用担心亏损了?

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亏”出了名气,让不少投资者选择赎回,来年的“开门红”要怎么打破僵局?

这不,银行理财已经“未雨绸缪”,做出了应对。

最新信息显示,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日前开始推介“低波动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投资方法和标的与往常没有太多区别,但使用了一个“估值神器”——摊余成本法。

所谓的摊余成本法,粗略的说,就是对持仓品种主要进行成本计价,而较少考虑市价波动的估值方法。采用了类似方法的理财产品,即便再次遭遇今年的被动局面,也基本可以避免日亏损出现。

但这类产品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银行理财的浮亏问题么?

这类产品的募集和运营有什么局限性?

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多行热推“新品”

“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有多火?

看看最近各大银行(和旗下理财子)的APP就知道了。

初步统计,包括渝农商理财、光大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建信理财、宁银理财、平安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在内,10余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都在热推“摊余成本法”估值产品。

从产品历史来看,这些产品中,有的属于存续产品的新一轮滚动周期,但有些却是“首发”。

例如12月26日,交银理财就滚动首发多款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如图所示:

从主推的“卖点”来看,这类产品最大卖点就是:低波动。

“持有至到期、策略稳健”、“封闭式运作,自动到期”、“摊余成本法估值,过滤市场利率波动”……几乎是每个产品必备的营销术语。

各家理财子就差指着旗下的产品大喊,这个“不会亏”了。

何谓摊余成本法

那么“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为什么很难亏呢?

这里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会亏损。

通常,银行理财(资管)产品会亏都是三个原因:

持有品种“暴雷”了,烂账了。 短期买卖导致了亏损。 最常见的,持有的有价证券“跌”了,导致估值出现了短期的“负数”。

而摊余成本法,就是对持有证券只按买入成本计价,并且按一定规则在剩余期限内摊销溢价、折价和利息的方法。

说白了,凡是做“摊余成本法”的理财产品,只要不“暴雷”、不瞎折腾买卖,老老实实把债券买入持有到期,就可以稳稳的做到不亏。

这个优势在当下理财市场里,当然是有其一定的吸引力的。

低波动也有“局限性”

但是,这么好用的方法,银行为啥早没发现?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