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从地方债务角度看,此次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重申化债重要性。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就曾公开表示化债艰难,仅凭自身能力无法有效解决,引起市场高度关注。那么,我国当下的地方债务风险情况如何?“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提出又为化债工作指明哪些方向?《证券日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业内多位专家。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据财政部于6月28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75579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421674.3亿元)之内,其中,一般债务149103亿元,专项债务226476亿元。
“整体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压力上扬,结构性及区域性风险较为突出。”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超35万亿元,地方政府负债率为29%、债务率为125%,风险总体可控。与此同时,付息压力更为突出,地方债付息规模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已超过6%,2022年有11个省份将超过10%的财政收入用于地方债付息。
从隐形债务角度看,据中诚信国际测算,2022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在38万亿元至56万亿元,地方政府广义负债率在61%至76%,广义债务率也处于较高水平。作为隐性债务的主要载体,融资平台在扩张过程中,长期面临债务结构与业务结构、期限与现金流错配等问题,虽形成了大量公益性、基础性资产,但收益低、变现难。
“在当前土地财政弱化的背景下,流动性不足、融资循环不畅等加大了其债务风险敞口。这也是为何近年来融资平台非标违约、票据逾期等风险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所在。”袁海霞表示。
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看来,地方债务的形成原因复杂。尤其是当前地方债务风险、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交织,需要注意处置的力度和节奏。
化债工作受关注
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
罗志恒表示,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高度重视地方债务风险,总体思路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4月份政治局会议的基调,更加强调“一揽子化债方案”,这是基于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债务和金融风险交织特征而提出的系统性、综合性解决方案。
“此次‘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提法,将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为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指明方向。”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表示,由点及面推动降低核心成本、存量债务展期、适度债务置换甚至个别债务重组将是大势所趋。债务化解工作预计将有条不紊地铺开,从具体措施看,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或使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以及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协商化债的推进更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