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恢复还处在“爬坡期”

  近一段时间,舆论场上对经济恢复前景的关注度有所上升,对部分指标波动回落也出现了一些过度解读。准确判断当前形势,抓住主要矛盾,本着远近兼顾、对症下药的原则,实施力度适当的组合政策措施,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首先,对于经济恢复、修复进程中一些指标的波动要有客观认识,有的放矢采取措施。

  经过三年疫情冲击,再加上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需要一个调理、修复的过程,希望指标快速恢复到疫情以前的状态是不现实的。当前工作的重点不是追求指标的“整体性完美”,而应紧紧牵住扩大内需这个牛鼻子,在投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呵护生产力、提升生产力,逐步修复指标。

  有经济学家注意到,当前经济运行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大宗消费恢复相对较慢,投资恢复滞后于消费恢复,民间投资恢复不及大项目投资恢复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强宏观政策引导,采取逆周期调控措施,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要进一步促进线下接触性消费增长,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包括旅游消费、养老健康消费、新型娱乐消费等。要想方设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扩大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扩张大宗消费需求和供给。在经济恢复进程中,要一以贯之促进产业结构、投资结构调整优化,防止为一时之需增加低效产能、留下发展隐患。

  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要加大先进制造业的比重。先进制造业既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也有利于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我国产品、服务、平台的竞争力。这些长线功夫最终会体现在经济指标上,但实现各项指标协调均衡,还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深刻认知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以更加主动、更大力度的开放举措应对和消化外部不利因素,用好有利因素。

  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是符合辩证法的,不必大惊小怪,重要的是积极主动应对。近年来,中美贸易有所收缩,中欧贸易总体保持正增长,中国与一些欧洲国家的贸易增幅还比较大;与此同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俄罗斯、南美国家、非洲国家的贸易规模在稳步增长。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有超大规模市场,有不断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这都是中国发展全球贸易的有利条件。所以,外部打压是会对我国经济带来一些影响,但影响有限,总体可控。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6.77万亿元,同比增长4.7%;月度进出口从今年2月份开始实现同比正增长,彰显我国外贸较强韧性。

  针对少数国家的打压、遏制,我们要立体化谋划、立体化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战略。加强双边、多边友好合作,与所有愿意和中国开展合作的国家深化合作。用更优的营商环境吸引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拉紧中国优势产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鼓励优质资本进入中国。今年以来,众多跨国企业高管来华访问交流,并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达成了一些重大项目合作。与此同时,我们与时俱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市场管理规范,做到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对外开放和安全。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