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汪文正
2023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
补贴退场,新能源汽车如何“续航”?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持续加快汽车产业由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换的步伐,去年柳州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70万辆,约占全国1/10。
图为近日在柳州汽车城雒容汽车物流基地,柳州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通过火车发运销售。黎寒池摄(人民视觉)
日前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义新区的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搭建厂房的网架。据悉,金义新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着眼新能源汽车等项目落地新区,打造长三角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新能源产业链。朱 翚摄(人民视觉)
2022年12月31日,持续13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以下简称“国补”)政策终止。
补贴退场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如何继续发展?众多车企有哪些应对措施?新的消费支持政策怎样做好衔接?近日,本报记者对此作了采访。
助力新能源车“造得出”“卖得出”“用起来”
相对燃油车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享受财政补贴。
为何要给新能源汽车“吃小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起步阶段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产品续航能力弱、实际用途窄、车型种类单一等问题,消费者认可度不高,配套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不强,亟需通过政策激励首先解决“造得出”“卖得出”“用起来”的问题。
国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9年。该年初,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试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给予补助。2012年,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对购置补贴政策做了进一步明确。
2018年后,国补政策进入调整期,新能源乘用车续航里程补贴“门槛”持续上升,推动产业走向高端化发展。一方面,低续航能力的新能源乘用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另一方面,对电池能量密度、车辆能耗等要求逐渐趋于严格,并将其作为影响单车补贴金额的重要因素。
2022年12月31日,根据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2021年底公布的通知,国补政策正式终止,该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这标志着“插电混合动力车4800元/辆、纯电动车12600元/辆”的国家财政补贴正式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