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抢药、炒药、囤药潮平复之后,药品的去向成了问题。在“黄牛”和个人消费者手中,被囤的防疫药品正低价隐秘回流市场。而无法处理过期药的居民,则将上百盒布洛芬扔进垃圾桶。然而,随意丢弃的药品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个人转售买卖更涉嫌违法。尽管过期药品回收是一个渠道,但民众意识薄弱、回收机制等因素仍让回收处理任重道远。如同感染高峰终将平息,这些药品也需要一个合理的、不浪费的“归宿”。
“4块钱一盒” 被囤防疫药品正隐秘回流市场
隐秘低价转售
布洛芬、连花清瘟等防疫药品曾“一盒难求”,但随着我国已度过本轮疫情感染高峰,这些当时被过度囤积的药品正开始以低价在市场中隐秘流动。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多种社交平台上,都有网友发帖转售彼时曾被抢购的各类防疫药品。其中,贴吧上一位IP地址在河北的网友发帖称:“不落分(布洛芬)甩了,还有300盒,赔钱处理。”在下方的回帖中,这位网友更是向询价者回复了“4块钱”的低价。除了贴吧里的上述河北网友,也有IP地址在北京、上海、福建、中国澳门等地的网友发出转售消息。被囤防疫药品正隐秘回流市场。
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上也存在相同的情况。在“布洛芬”微博超话中,自去年12月底开始,便不断有人开始转售防疫药品,转售价格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例如,去年12月27日,一位江西网友以65元的价格转售购入时实付款为38元的布洛芬缓释胶囊(28粒装)。今年1月8日,即不到两周后,布洛芬缓释胶囊(56粒装)被一位黑龙江网友以56元的价格进行转售。此外,对乙酰氨基酚、蒙脱石散、布洛芬混悬液等一度被 “疯抢”的药品在上述平台中均有人转售。
“如今许多人低价转售防疫药品,原因无非两个:一方面,主要是在疫情期间出现药品短缺的信息刺激下过量囤药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人对疫情后期形势有良好的预期,觉得囤积的药用不完,时间久了会过期,这让囤药者产生了一些保质期焦虑。”中国科普作协医学专委会青年学组副组长李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这或许正是不少转售药品者的心理。“1月到手的,到现在一次也没用过。”小红书上一位转售布洛芬片的“卖家”立立(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当时很多人抢都抢不到,我跟着一起抢了4盒,之后一直没有用上就忘了,昨晚打扫的时候才想起来,所以就挂出来准备亏本卖出去回回血。”
转售药品涉嫌违法
“回血”心理或许无可厚非,但转售药品的人并未意识到这一行为已经踩上法律红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修订)》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从事药品零售活动,应当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