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港的码头上,车流不断,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运进集装箱,即将发往海外。“今年前4个月,青岛港新能源汽车的海外运输量同比增长5.4倍。”青岛港相关业务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开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4个月,我国汽车出口2045.3亿元,同比增长120.3%。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至4月份,我国乘用车出口108万辆,同比增长115%。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都具备较为突出的技术优势和产业链韧性,叠加国内综合制造成本优势、智能化先发优势,在海外市场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
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我国新能源车优势明显
近年来,随着海外新能源汽车需求不断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海外销量显著提升。
整体销量方面,在4月份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公布了一组数字: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已经达到688.7万辆,占到全球销量的61.2%。出口方面,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份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0万辆,同比增长227%,环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9.1万辆,同比增长1028.5%,环比增长29.4%,占乘用车出口的31%。
谈及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优势,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表示,成本和技术优势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增长的重要支撑,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具备极高的性价比。中国车企不断填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空白,并在部分领域实现世界领先,进一步获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举例称:“以消费者十分看重的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为例,几年前特斯拉汽车超过600公里的续航里程独树一帜,而如今,国内车企早已推出1000公里续航车型。更长的续航意味着更高的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控技术,这意味着国内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已掌握核心技术。”
自主品牌车企
迎来“智”造时代
随着汽车工业向电气化、数字化发展,消费者的购车理念也在逐渐转变。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新能源汽车4S店后发现,除了车辆品质、工艺以及续航能力等“硬”指标外,消费者也格外关注汽车的“软”实力。
“在选购汽车时,我很看重360度全景影像和辅助驾驶功能,以及自动泊车功能。”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去年,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并不多。而今年,具备相关功能的车型增加了不止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