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多地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在推动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推出了一揽子举措,其中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成为突出亮点。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专精特新企业能够提高当地制造业的整体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议进一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增强整体流动性,让更多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合理的价格实现股权融资。
专精特新企业建设
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通过梳理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浙江、河北、福建、江西、辽宁、山西等多地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稳步上升。例如,浙江2022年新增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1家;河北2022年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03家、国家“小巨人”企业135家。
“2022年各地专精特新企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意味着当前我国正在逐步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陈雳认为,当前我国在专精特新企业建设方面有三大优势:一是国内拥有完整、高效成熟的产业链体系,工业化建设良好,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人才优势,近年来国内教育质量提升,培育了大量专业人才,有利于推进企业实现产品“专业化、精细化”;三是“数字化”进程加快,随着国内数字经济建设加快,各行各业生产效率、服务效率都将得到较快提升,有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建设。
渤海证券新三板做市业务负责人张可亮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尽早尽多申报可以为当地企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强的带动作用,这些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位置,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之前受制于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未能实现规模上的突破,在享受政策配套服务之后,往往会进入快速增长期,这对地方的税收、就业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政策持续加码
助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
1月11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力争到2023年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超过1万家。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助力中小企业融入重点产业链供应链。
对于2023年专精特新企业的建设,多地明确发展目标,不断壮大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梯队。例如,浙江计划2023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单项冠军企业20家;江西提出2023年将培育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100家以上;福建提出2023年预计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10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