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献策城市更新

  北京的城市更新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这里同样是文化遗产、文保单位较为集中的地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究竟如何处理好与文化传承的关系?除了原地改造、抗震加固等措施完成基本民生类居住工程外,搬进新家的市民的精神需求开始释放,越来越多的市民希望能不能有小公园、小广场,这对于寸土寸金的北京来说,确实是个难题。

  1月15日发布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了首都城市更新行动的最新目标:启动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2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开工300个、完工100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00部、完工600部……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

  城市更新&文化传承是一道融合题

  在吴晨看来,随着城市更新行动有序地推动,北京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内涵应该得到更为整体和系统的挖掘和认识。

  作为政协委员,吴晨从2012年起,就参与到了南锣鼓巷地区的保护和整治的复兴规划当中。“我们原创性地提出共生院的理念,且这一理念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北京推动老城更新和城市复兴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在推进商圈的更新中,吴晨通过创造使商业的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一个典型代表,便是从天安门向南200米的前门商圈。在这个区域当中,为了尊重历史,北京坊的规划设计充分保留了原有街巷的机理和格局,但又创造性做了一些小型的广场,包括开放的屋面平台,能够为市民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公共空间。

  据吴晨介绍,位于北京坊南侧的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年底亮相,届时将为整个前门大街商圈的迭代升级和中轴线申遗奠定重要基础。

  另外一个案例便是龙福寺商圈。据吴晨透露,隆福广场的改造,今年年底也将完成,改造完成之后,隆福广场将充分体现创新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结合。未来隆福广场和隆福大厦将重新撑起我们首都功能核心区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商圈的新的含义和新的定义。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嘉宏

  小微空间破解市民精神需求难题

  对于市民希望有更多公园、广场,满足精神需求的难题,钱嘉宏认为,可以利用社区周边的小微空间满足市民的这类需求。

  在钱嘉宏看来,有的老旧小区做了抗震加固改造,提升了安全性能;有些老旧小区通过外墙外保温的改造,提升了节能性能;有的小区做了上下水的基础设施改造,环境得以提升;有的小区完成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改造,加装电梯,极大改善了百姓的居住条件,解决了基本的民生问题。

  基本民生问题之外,百姓们的精神世界同样需要考虑,这个时候,街道旁边、小区周围的边角地带,以及拆违后的零散用地,在完成绿色化改造和升级后,便可以为市民所用。“虽然这些公共空间很狭小,但通过精细化设计,我们把特别消极的小空间打造成安全舒适以及绿色优美的,包括有文化记忆的,同时还有各种服务设施活动设施的活力空间。”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