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2月11日电 (马静)“全面注册制下,证监会的监管任务会非常重,要把交易所、发行者队伍等利益链条上一系列的机构纳入监管视野,同时也要对整个市场抓好规划,防止各个交易所为吸纳融资者盲目竞争。”近日,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在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如是说。
刘纪鹏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被媒体称为中国“企业股改第一人”。在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初期,他就曾提出“注册制要处理好上市和退市、证监会和交易所两对关系”等诸多观点。
如今,全面注册制开闸,资本市场将会发生哪些变化?监管对象和制度设计需要有哪些调整?围绕诸多问题,刘纪鹏在专访中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 来源:受访对象供图
以下为采访对话实录(略有编辑):
中新经纬:怎么看在当下时点向全市场推出全面注册制?
刘纪鹏: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启动,实际上是中国资本市场从过去以政府监管为主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全面迈进。自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注册制改革,到此次全面注册制改革宣布启动已有九年。此前,科创板、创业板先行试点注册制,现在把在主板上市的核准权下放到交易所,这个过程符合国际惯例,也是在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前完成了目标。
中新经纬:资本市场将会因此发生哪些明显变化?
刘纪鹏:“监审分离、下放发审、做实保荐、真实供求”,这16字是化解中国资本市场体制矛盾的重中之重。
中国资本市场33年历史,最早是审批制,也就是给各个省市、部级下放额度、指标继而审核上市。2000年确立了核准制,由专家对上市企业的材料进行审核投票,权力集中在证监会。全面推行注册制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向更彻底的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第一点重要变化就是监审分离,上市的核准权力下放到交易所,交易所通过后再来证监会备案注册。
但需要指出的是,证监会也是有否决权的。如果监管认为材料的真实性存疑,或有举报信等种种原因,证监会在注册备案的环节也可以对上市予以否决。
另一个重要意义就体现在监管体制的改革上。证监会退出上市核准之后,工作重点不再是“选美”,而是集中精力去抓“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