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陈熊海
对不少人来说,每个月能赚多少钱是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2022年,全国平均每个人赚了30000多块钱,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度增加了2.9%。
赚多少,花多少和存多少钱也直接相关。
近期广受舆论关注的“超额储蓄”现象背后,暗藏消费下降、储蓄增加的因素。
对此,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他认为,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趋势大致相同,增加居民收入,除了“做大蛋糕”搞创新,更需要“分好蛋糕”,提升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让收入人群结构从“哑铃型”转为“橄榄型”,发挥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徐洪才 受访者供图
时代周报:近十年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刚刚超过2.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3.6万多元。从增量和增速两方面,你对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怎么看?
徐洪才:经济增长速度直接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年,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同步。2000年之后的10年,中国经济维持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后来增速放缓,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也随之下降,这说明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从数据来看,2020、2021、2022这三年,中国GDP增长率分别为2.3%、8.1%和3%,与之对应,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2.1%、8.1%、2.9%。增速的降低,可以说是受到了过去三年客观环境的影响。
时代周报: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占人均GDP(85698元)的比重约为4成,这一指标能反映出什么问题?你对这一指标怎么看?
徐洪才:收入的背后是分配制度,也就是居民、政府、企业各自能占有多少社会财富。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达6成以上,美国占7成以上。
收入占GDP比重,中国低于发达国家约2成,其原因是政府和国有企业在社会财富中的占比略高。
经济增长的核心是做大蛋糕,收入分配制度是切好蛋糕。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收入分配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要尽快优化分配制度,提升居民收入占社会财富的比重,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时代周报:目前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国民总收入)在世界范围内处在什么水平?同一层次有哪些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大约有多少?
徐洪才: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突破一万美元,总体上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从世界排名来看,大约位于中游,排名七八十位,与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国处于同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