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公正司法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过去一年,最高法受理案件18547件,审结13785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70.4万件,审结、执结3081万件,结案标的额9.9万亿元。

  过去五年,最高法受理案件14.9万件,审结14.5万件,制定司法解释114件,发布指导性案例119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47亿件,审结、执结1.44亿件,结案标的额37.3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分别上升64.9%、67.3%和84.7%,通过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人格权保护更全面

  【报告摘要】最高法报告提出,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贯彻实施民法典,五年来审结一审民事案件4583.3万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司法领域的难点堵点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工作亮点】人民法院全面加强人格权保护,审结人格权纠纷案件87.5万件。在司法政策中完善人格权侵害禁令、人身安全保护令等规定,让人格权更有保障。

  【深度解读】“今年的报告中,有名有姓的司法案例达到98个,点到了160多处数据,均为历史之最。”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最高法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余茂玉解读说,在加强人格权保护方面,报告列举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比如,在自家门前安装可视门铃却无意间拍下邻居进出录像,法院判令予以拆除;在餐厅就餐被强制要求扫码点单并收集个人信息,法院判令停止侵权并删除客人信息;对于侵害“氢弹之父”于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名誉的行为,人民法院坚决依法严惩。人民法院通过这一系列的司法政策和公正裁判,让人脸安全得到保障,隐私安宁免遭侵扰,名誉荣誉不被诋毁,人格利益更受重视,让人的价值、尊严受到法律的充分尊重和保护。

  在线司法活动更规范

  【报告摘要】最高法报告提出,全国法院坚持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双轮驱动,在案件压力不断增大情况下,审判质效持续稳中向好。2018年以来,全国法院结案总量年均增长5.2%;法官人均办案从2017年的187件增至2022年的242件;2022年一审服判息诉率为89.3%,二审后达98%;在线诉讼审理周期比传统模式缩短22天,司法公信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工作亮点】最高法率先出台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大规则”,使各类在线司法活动有规可依、规范运行。制定区块链司法应用意见,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完成超过28.9亿条数据上链存证固证。发布人工智能司法应用意见,率先提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五大原则,明确人工智能只能辅助、不能代替法官裁判。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