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民营企业应急援助机制”“对新业态新行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这几天,全文不到3000字的《广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甫一出台,多项“硬核”举措迅速引发热议。
事实上,自国家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相关意见以来,全国各地出台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并不鲜见。为何广州出台新政如此受到关注?
不少民营企业家认为:无论是提出针对民企“怕失败”而提出的风险补偿机制,还是明确“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民企态度,广州都在用最实在的语言,直面民企当下所遇到的困扰,这也正是此番政策的“新意”所在。
“耳目一新”的政策出炉背后,是广州着眼于民企长远发展、期望借助政策靠前发力,破解民企发展痛点的务实思考。热议之外,放眼广东,民营经济市场氛围同样火热:数据显示,广东民营企业数已达1665万户,居全国首位,较去年年末增长5.98%。民企“用脚投票”选择广东;2022年,广东民营经济贡献全省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已经成为广东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强引擎”。
改革开放45年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支撑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广东也造就了一个让企业“心向往之”的营商环境。这场“互相成就”中,广东做对了什么?值此由逐步复苏向常态化增长转换的关键时期,广东又将如何充分释放民营企业活力,奋力实现“走在前列”总目标?
准入之外如何“增活力”?
不久前,广东首场省级储能产业主题大会在佛山举行。会议聚焦新能源汽车制造和新型储能这两大新兴产业,吸引了大批民营企业踊跃参会,主动出击寻找投资机会。
新赛道上“人头攒动”,关键领域民企敢于顺势而为。
要知道,新型储能虽然是广东正在瞄准发力的下一个“万亿级”产业,但高预期的同时也伴随着投入大、周期长。在以往,能源更是涉及国计民生、需要巨额投资的领域。
让身处广东的民营企业家们敢于热烈响应、敢“啃硬骨头”的背后,正是广东长期以来致力于打造的公平公正的产业环境、久久为功带来的成效。
无论是国家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相关意见还是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发布的“28条举措”,都将破除壁垒、促进公平准入放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今天,广东省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正在不断压缩,目前企业办理注册登记时间压缩至0.58个工作日。
而对于市场主体如此庞大的广东而言,促进民企市场准入,不仅意味让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向前奔跑,政府仍需主动作为,为民营企业不断拓展可以深度新领域和新机会,让新赛道上也能闪现民营企业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