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法治元素多处可见 代表委员盛赞法治政府建设成就

  这是一部“含法量”颇高的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法治元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可见,它存在于“依法盘活用好专项债务结存限额”中,存在于“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精准处置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风险”中,存在于“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各个环节中,存在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中,存在于“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金融稳定法治建设”中,存在于“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中,存在于“依法治污”中,存在于“推进政府依法履职和治理创新”中,存在于“政府工作人员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中……

  法治,在这片土地上,越来越被信仰被遵从,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的这一积极信号,让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过去的政府工作充分认可,对更加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听取报告后我感觉振奋人心、满怀信心。我认为,踏上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法治建设,以良法善治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加强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更大成就。”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律师协会监事长彭静今天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高质量立法助推经济发展

  政府在立法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几乎每个代表委员在受访中都会提到的。

  五年来,“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50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180件次”,让听取报告者印象深刻。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迟日大以“卓有成效”来形容政府“在推进高质量立法方面所做的工作”。他在自己的调研和观察中发现,政府紧紧围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等方面的立法工作不断提速,并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与社会效应,践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理念,以高质量的立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立法保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客观上要求我们党更加重视立法工作,把立法手段用活用好,把立法资源用足用全,通过立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用法律制度凝聚社会共识、巩固执政地位、引领改革发展。”彭静说。

  在彭静看来,要继续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当下,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新业态、新问题,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数字经济、新型就业形态、数字人权保障等给立法带来了重大挑战,这就要求做好立法规划,加强调研论证,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供系统保障。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