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改革仍然要讲摸着石头过河,把顶层设计和基层试验有效结合。有人说,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多年了,还有这个必要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不同的时期要解决不同的问题,要过不同的河流。”在4月4日举行的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
近年来,中国需求侧出现一些重要的结构性变动。刘世锦认为,争论重振经济靠消费还是靠投资意义不大,真正的问题是现阶段消费和投资增量扩大的部分是什么,增长机制是什么。基于此,下一步着眼点要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
具体而言,一是与基本公共服务捆绑的发展型消费潜力巨大。其中近3亿进城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问题是最大的短板,补上这一短板将会释放巨大的需求增长潜力。
“最近,一些发放消费券等扩大需求的方式,存在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刘世锦称,过去曾有过的短期刺激消费的政策,比如家电下乡,实际上是寅吃卯粮,跨周期看并不能增加消费,还可能加大供求波动。
此外,他还表示,近期各地出台了数以万亿计的重振经济计划,几乎没有看到支持基本公共服务、扩大消费,尤其是解决农民工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的规划。拿出其中十分之一的资金用于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所带动的需求将会明显大于被替代的投资需求。即使从短期扩大需求看,这样做也是合算的。
基于此,刘世锦建议,在脱贫攻坚战之后,实施为期三年的进城农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攻坚战,并以此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二是投资的老“三驾马车”,即制造业、基建、房地产,转向新“三驾马车”,即制造业、基建、服务业投资。
刘世锦认为,新“三驾马车”的投资重心要尽快转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制造业中是体现技术进步的设备投资,服务业中是与发展型消费相配套的投资,还包括数字技术和绿色创新投资。
三是稳制造业比重就要稳出口。刘世锦认为,稳定和扩大出口,争取尽可能多的外需仍然很重要。如果我们要稳定中国制造业的比重,除了满足国内需求之外,有相当一部分是满足国际需求的。稳定制造业比重,意味着在全球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客观上要求稳定出口比重,出口比重稳不住,质量上不去,制造业必然过剩。
四是发展实体经济要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基准。有人认为,金融、房地产、数字经济是虚拟经济,对此,刘世锦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数字经济是全球近来的新潮流。我们需要反对和抵制人为制造泡沫、自我循环、商业欺诈、行政性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这些行为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背道而驰。“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反对虚拟经济,不是简单的否定某些领域和部门。”要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基准,防止误解走偏,这样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