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刘培林:有必要向居民直接发补贴重启经济,5.6亿人月收入1116元

2022年12月28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召开了主题为“2023-2027:机遇与挑战”的第44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培林参会,并分享了自己关于激励地方政府改善治理效率和后疫情时代刺激内需等问题的见解。

鼓励地方政府敢担当、善作为

中央应当如何更好地激励地方政府改善治理效率、务实积极地落实中央政策?刘培林认为,必须首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实践作为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坚持实事求是也有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好地消除内生的预期冲击,实现“稳预期”的目标。

其次,中国人口规模大、内部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央不可能“全知全能”地制定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政策,因此改善基层治理需要让基层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形成一个包容、审慎的决策指挥机制。鼓励地方政府敢担当、善作为。

刺激内需应着力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

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刘培林认为,应当向居民发放现金或消费券等补贴。

立足于明年的现实情况,想要在后疫情时代“重启”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必要向居民发放直接的补贴以促进居民消费,这比发放到地方政府、某个行业或企业要更有效率。

进一步地,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刺激内需应当着眼于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

2021年中国居民五等分收入组中最低的两个组共有5.6亿人,人均收入是每个月1116元,这些人群的收入连日常的体面消费都难以满足。

所以,政府应当着力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参与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这样才能实现内需和消费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