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发钱而发消费券?

年关将至,拉动内需又成了咱们国家的热门话题,而我们的好朋友消费券就又跟咱们见面啦。

首先是广州启动了3轮总计3000万的消费券发放,之后福建也安排了两亿元支持各地发放消费券,一看这架势,深圳南山区也不甘示弱,直接发了两亿消费券。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发消费券而国外都发现金呢?消费券对咱们的内需真有帮助吗?

其实消费券最早起源于德国,1933年,德国因为经历战争,整体经济极度低迷,德国政府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就推出了一个消费券计划。

计划内容很简单,每周给市民发放消费券以便居民购买日常用品。

同时,德国政府还规定,企业给员工发的工资里面,必须有一部分以消费券的形式来代替。

这一举措对德国的经济复苏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大家一看,德国这招不错呀,发消费券既能保障民生,还能强制促进消费,我也得用上。

于是6年后(1939),美国也学着推出了个食品消费券,针对低收入群体发放,效果也不错。

就这样,消费券的神奇在欧美圈子里传开了。

等到咱们国家正式用上消费券还是在2008年,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咱们的出口产业受到巨大的冲击,很多中小型内外贸企业接连倒闭,引发了大面积失业,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受挫,内需疲软。

为了挽救经济,杭州、成都、广州等地都采用发消费券的形式来刺激居民消费,这里面既有政府发放的食品券、健康券,还有企业发放的家电券、购房券。

当时很多人都欣喜于这笔“意外之财”,纷纷跑出去消费,相关企业的颓势也由此得到了改善。

讲到这大家不难发现,消费券对于经济的正向作用在很多国家都能得到验证。

但事实是这两年很多西方国家都开始发现金而不是消费券了,现金比消费券作用更好吗?

我们来看看最典型的老美就知道了。

2020年,老美疯狂撒了一波币,年收入7.5万美元(约¥52.3万)以下的成年人都可以获得1200美元(约¥8369)的现金补助,儿童每人是500美元(约¥3487),确实是壕无人性。

但当时他们那老百姓是啥情况呢,2020年5月,受疫情影响,美国的失业人数已经达到了386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8。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