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厉以宁先生

追忆厉以宁先生

正视现实,一视同仁。

文 | 华商韬略 李慕白

“经济学家学术观点的分歧,是社会的福祉,经济学科具有超前性、预期性,也许,它恰恰需要一种建设性的对抗”。

【“这是不公平的”】

2018年12月18日,人民大会堂来了上百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他们被授予了一个共同的称号:“改革先锋”。87岁的厉以宁也在其中,得此殊荣源于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经济学家,他们为中国经济发展把脉,并建言献策。其中,厉以宁无疑是把脉最准的那一位,从股份制改革,到打破民企和国企的不平等地位等,他的主张,最后往往会成为政策。

厉老最大胆,也最为中国民营企业家铭记的一次建言,是他对中国民营经济状况的反映与支持。

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非公经济36条”)正式出台。

中央政府以专门文件的形式,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还是头一次,甚至有人称2005年是民营经济的春天。

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离不开厉以宁的努力。

2003年,厉以宁由全国人大转任至全国政协工作,主要做两件事:扶贫和关注民营企业发展。

▲为纪念第21个国际消除贫困日,“2013全球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其中,厉以宁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经验和挑战”发言

他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时民营企业处在一个不公平的地位。“比如民营企业跟国有企业之间发生了债务纠纷,如果是国有企业欠民营企业钱没有还,这是商业纠纷;如果是民营企业欠国有企业钱没有还,这是侵吞国家资产,是有罪的,这是不公平的。”

为了弄清楚民企究竟有哪些困境,厉以宁专门到广东、辽宁等地调研,听取企业家意见。

这些企业家,有委屈不敢诉说,生怕得罪地方政府,从而导致在银行贷款、工商税务缴税遭遇不公平待遇。

这些现实,社会上许多人都观察到了,敢于正视现实,甚至公开反映的却寥寥无几。

调研归来后,厉以宁把调研成果写成一篇长达17页的报告,并将这份《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报告送到了国务院。

报告重点论述了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比如增加就业、带动科技创新等。他直言民营经济遇到的主要阻碍,包括了市场准入、投标信息不对称、以及税收、信贷不公平待遇等。

报告引起了中央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很快做了批示:要研究制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