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健康中国论坛—中医创新:互联网+名医下基层主题单元”举办

  1月24日,“第十五届健康中国论坛——中医创新:互联网+名医下基层主题单元”在京举办。

  守正创新发展,“中医+互联网”面临重大机遇

  “中医药起到三大作用,即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健康保障体系的发展并没有跟上健康需求增长的步伐,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服务的需求和健康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光荣表示,中医药学作为世界唯一没有中断和仅存的古医药学,借助互联网科技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千家万户,这既是赋予我们中医人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医人的责任。

  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佃贵表示,中医的发展必须守正,才能创新,守正是基础,创新是目的,“我们当代中医要想创新,还得跟上时代的发展,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有非常大的进步和创新,中医历来都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一步一步创新形成的当代中医理论基础。”

  互联网+名医下基层项目启动

  会上启动“互联网+名医下基层项目”,通过邀请国医大师、名老中医以及三甲医院知名专家为基层各级医疗机构及患者带来科普与服务,缓解基层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总编助理李晨玉表示,启动“互联网+名医下基层”作为“互联网+中医”的重要实践,将在缓解地域的医疗资源不均、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以及促进中医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来提升基层医疗的服务水平,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等各个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高国兰表示,“名医下基层”活动正是利用互联网这一强大工具,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利用强大的专家资源,通过线上咨询、远程会诊等形式,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提升老年人群的就医体验,并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通过线上诊疗方式实现名医的资源共享,打破看病难、看病贵的尴尬局面,解决患多医少的供需矛盾,让名医资源作用最大化,推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巩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阵地。缓解基层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地发展。”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袁宏伟表示,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作为这次活动的公益发起单位,特别开展了“健康中国行、健康科普+未病先防、远程医疗+名医共享”的公益工程,将从健康科普、未病先防、远程医疗、名医共防这四个方面全面地开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医+互联网”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圆桌论坛环节,东直门医院原副院长林谦、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科主任张洪春、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倪青、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晋围绕着“中医药创新在临床中的应用”话题展开讨论。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包括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医院的互联互动,也包括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使远程医疗成为一种可能。”林谦表示,中医互联网远程医疗可以对边远地区的医务人员进行远程培训,同时也可以解决患者就医的问题,这些都是现代技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优势,也极大程度地解决缓解医疗供需矛盾。

  张洪春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中医大夫能够为优质资料下沉做的贡献:首先,方便患者就医,减少患者因治病就医造成的时间、经济成本;第二,通过师带徒的形式,培养学术骨干,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三,对学科的影响力有大的提升。“援助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定要有大团队,要打持久战,我自己给自己提个要求,有机会尽量去基层为群众做点实事。”

  倪青从糖尿病防治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糖尿病防治领域与互联网结合的成果。倪青表示,把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和基础的治疗手段都放在基层,三甲医生到基层社区来定向指导,病人需要住院的时候转到大医院里来,院内康复的病人转到社区去,可以实现达到双向转诊的双赢模式。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