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滴滴将自动驾驶部门独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明确发展路线,为未来商业化指明方向。
最近两年,国内外Robotaxi的商业化发展之路都在曲折中探索,没有人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路径。
同样作为出行公司的Uber,比滴滴起步更早做自动驾驶,曾提出过开放平台的思路,欢迎所有自动驾驶公司将自动驾驶车辆放到Uber上运行。但是,Uber最终仍然选择将自动驾驶业务打包出售。
滴滴显然想的更清楚:出行公司做自动驾驶,核心优势是出行网络和海量的道路场景优势基础。
所以在2019年时,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提出,滴滴自动驾驶要想实现落地,有四点十分重要:共享出行网络、无人驾驶技术、汽车厂商和Tier 1的支持,当然,还要有足够的钱。
最近两年,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动作并不多,但是每每亮相,却总有一种闷声干大事的感觉。
2020年,滴滴在上海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
2021年,滴滴发布了连续5小时无人接管视频;
2022年底,滴滴自动驾驶公布研发团队人数:从2019年的200人,增加到1000人规模。
前不久,滴滴宣布,用户可以在上海和广州自动驾驶示范区体验滴滴自动驾驶服务。最明显的特点是,滴滴已经在广州进行常态化主驾无人的道路测试。
而最近,滴滴自动驾驶又公布了其商业化的更多进展。
Robotaxi 也要服务
过去很多年以来,国内外包括滴滴在内的技术公司、出行公司在探索Robotaxi的商业化中,都会重点围绕技术维度,展示不断迭代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力,但其实还有一点非常重要:
用户在运营过程中,会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
在最近的滴滴自动驾驶开放日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滴滴发布的概念车DIDI NEURON。
DIDI NEURON概念车 图源:网络
无人驾驶概念车的第一大特点,就是空间要舒适,这一点,此前在滴滴定制版网约车的空间设计上已经有所体现。这一次DIDI NEURON在轴距3.2米、车长仅4.5米的空间里去掉驾驶位,让乘坐空间进一步扩大,滴滴提供的数据显示,DIDI NEURON的内部空间相较于普通网约车提升了50%,腿部空间提升86%,在车内乘客还可以启动“一键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