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说,日本半导体公司要超越英特尔,恐怕很多人都会付之一笑,虽然在去年被三星超越,但英特尔仍然是这颗蓝星上最强的半导体厂商之一,至于日本半导体厂商,不论是做存储的铠侠,还是做传感器的索尼,或者是近年发展迅速的瑞萨,连全球半导体厂商的TOP 10都没挤进去,可谓是名落孙山。
不过大家都承认的一点是,日本半导体祖上还是阔过的,把时间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几家日厂可以说是叱咤风云,飞利浦、英特尔、摩托罗拉……都不过是日本半导体的手下败将耳。
但日本半导体就像一颗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在上世纪80年代的短暂辉煌后,又在美国的围追堵截中败下阵来,1985年,美国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升值,导致了日本经济的泡沫逐渐破碎,对日本国内的半导体行业造成了一波沉重打击。
1986年初,美国商务部裁定日本存储器存在不正当竞争、低价倾销,对日本征收100%反倾销税;1987年6月,美国通过“东芝制裁法案”,取消一系列采购合同,并禁止东芝的所有产品向美出口2至5年;1991年,美日再次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新半导体协定》,美国要求外国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必须达到20%……
各类不平等协定和制裁法案,让富士通、NEC、日立、东芝和三菱在内的日本半导体五大巨头由盛转衰,将这个潜力无限的市场拱手让给了美国,1996年,美国半导体占据3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而日本半导体已经不足30%,两国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为了帮助日本本土半导体厂商走出困境,日本企业还进行过一番自救型的调整,1999年,NEC和日立分别剥离旗下DRAM业务,成立了新公司尔必达(Elpida),后续三菱电机的DRAM部门也并入进尔必达,意在对抗美国DRAM企业。
不过,此时的日本企业并非只有守成之士,还有不甘于平凡的日本企业野心勃勃,打算学习勾践卧薪尝胆,通过梭哈一把,再度登上半导体世界的王座。
Cell处理器的诞生与雏形
2000年,伴随着次世代游戏主机PS2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获成功,风头正盛的SCE(索尼电脑娱乐)开始为下一代主机做准备,而CEO久夛良木健的脑袋中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通过与美国企业合作,打造出类似英特尔和PowerPC一样的通用处理器,不仅可以用在下一代主机上,还能给其他数码家电乃至服务器使用,一旦成功,SCE就能彻底统治主机市场,赢得下一个十年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