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EAP征程20载,成功让EAP这颗种子在中国扎根,帮助EAP走出陌生的概念阶段,以有机生命体的形式,融入了更多组织的员工关怀。我们和数百家选择中智EAP的优秀企业一起,用“爱”让职场升温。值此20周年之际,特别采访了带领中智EAP一路乘风破浪的引领者,看他们前赴后继推动EAP的初心,以及作为从业者的他们,对于EAP的认知和理解、坚守和耕耘。
远见者强,选择EAP,做行业“造钟人”
诞生篇分享嘉宾 潘军 中智关爱通总经理
?
中智EAP20周年,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中智关爱通总经理潘军,他是中智EAP的创始人之一。中智EAP所有故事的源头,都要追溯到20年前他对于人力资源以及商业世界的困惑与思考,而这些也奠定了中智EAP与众不同的底色。
20年前,朱晓平博士受一家国际EAP机构的委托,来中国寻找EAP服务的本地化落地资源。那时的潘军已经在人力资源行业摸爬滚打了好几年,一直在思考“中国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服务”、“中国企业员工未来会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源需求”,同时他也一直在寻找一种不同于传统人力资源咨询、培训和猎头,那种点状业务模式,而是具有持续发展可能性的商业模式,他希望打造一台“自动报时的钟”而非一个“摆摊的生意”。
第一次和朱博士见面,听到EAP这种服务,他就被这种业务模式所吸引。虽然当时市场对EAP的认知几乎为零,但它能为员工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而影响工作绩效的功能,必定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而有可能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员工的刚需。
潘军感到,EAP有很好的未来成长性。他想基于EAP这样一个有可持续商业模式、生命力和创新性的产品,去嫁接更大的平台,再通过这个平台,扩大“员工援助计划”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他相信,EAP的春天,会是在10年、20年之后,他要用未来的理想,驱动当下的行动,承接住10年、20年后的市场需求。这种情怀,不只是为了做大EAP,更为了推动中国的人力资源的创新发展。潘军发现东西方对人才的定义和管理标准存在差异,舶来品“HR”在中国很难有更深远的发展。如果做一家有本土特色的人力资源公司,或许能对中国人力资源行业产生更远大的影响。
而EAP,恰恰是一种可以为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全新价值的入口。在潘军看来,无论是从组织健康发展的维度,还是从社会层面提升大众心理健康的维度,EAP都有清晰的价值标签。传统人力资源解决的是员工基本的劳动保障,关注点都放在薪酬和成长上,缺少精神层面的关怀,而EAP所提供的心理关爱,可以很好地弥补人力资源在文化和价值层面的缺失。当一个组织从精神层面获得员工的价值认同时,是可以获得远超物质激励的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