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
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导致城市复合型大气污染现象加剧。所谓复合型污染就是指多种大气污染物质共存,同时相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新的大气污染物质。复合型污染主要来源有:生产性污染,如燃料燃烧排放的有害物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耗用煤炭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交通运输性污染,如机动车尾气。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能源开发力度的增强和工业企业生产体量的加大,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加剧。自2007年政府将环保支出科目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后,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促进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
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污染治理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环境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已在我国受到重视,并正在逐步推进。下游各行业企业环保投入增加将为本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污染排放标准的不断完善及标准的提高使得各行业增加污染物治理设施以提高处理率,促进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