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业发展面临阶段性困难
近期,我国奶业面临阶段性困难,养殖场户面临阶段性过剩导致的价格下行和亏损,乳品企业面临消费不振与大规模喷粉的困扰。有专家表示,奶业处于2008年以来最难的时刻。
《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3)》指出,2022年中国奶业生产继续增长,产业素质稳步提升,规模化养殖比例进一步提高,乳品质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国产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奶类产量增至4026.5万吨,同比增长6.6%,首次突破4000万吨大关,位居全球第四;同时,行业监管体系日益完善,乳品质量到达历史最好,全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乳制品总体抽检合格率99.88%,生乳中乳蛋白、乳脂肪、菌落总数抽检平均值达到欧美奶业发达国家水平,体细胞抽检平均值优于欧盟标准。巴氏杀菌奶、超高温灭菌奶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指标均符合中国、美国及欧盟限量标准;国产奶的乳铁蛋白,β-乳球蛋白和糠氨酸等指标均优于进口同类产品,是最安全、最营养的食品之一。
工信部消费品司二级巡视员谢立安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奶业持续回稳向上,是为数不多的逆势上扬的产业之一,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已成为推动国内大循环、带动双循环的重点行业之一。
不过,奶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产量提升与自给率下降并存。我国多数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奶类是例外。2022年我国奶类产量创新高,居全球第四位,但是自给率从2009年的86.3%下降到2022年的67.9%,乳清乳糖等大量进口。这说明,产品供需结构不平衡,近年的市场增量相当一部分被进口乳品占据。另一方面,成本上升与价格下行并存。由于土地和饲料成本高,我国生鲜乳生产成本每公斤比美国高40%,比新西兰高90%。而国内奶价从2021年8月的每公斤4.38元下降到目前的3.77元。这说明,产业竞争力还不强,对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日前,中国奶业协会发布奶业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措施,包括《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体系》《中国乳制品消费扩容提质指导意见》《中国奶牛种业战略发展意见》,顺应了行业呼唤。
中国奶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消费理念和膳食结构持续改善,未来奶产品消费空间还非常大,这一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是我国奶业发展最大的原动力。中国奶业要抢抓战略机遇,持续深化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更优质、更营养、更丰富的乳制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乳品消费的扩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