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碳中和产业与政策调研

我国碳中和愿景的实现,需要能源系统进行深刻转型。厘清电力、交通、钢铁、水泥等主要用能部门碳达峰、碳中和的预期时间和脱碳路径,对我国全面评估能源转型的技术选择、转型带来的影响,在后续气候变化国家合作中占据主动位置,至关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第7期刊发清华大学陈文颖教授研究团队的《碳中和愿景下的中国能源转型之路》一文。文章利用能源-环境-经济模型China TIMES,设计了4个面向碳中和的能源转型情景,对因实现碳达峰时间不同和2050年碳排放量不同引起的转型路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25—2030年达到103亿~104亿吨的峰值。205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电热当量)的60%、发电量的90%将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终端电气化率提升至接近60%。

碳中和“1+N”政策体系

碳中和涉及能源系统的很多方面,关于各个部门如何减排以支持碳中和目标已有大量研究。在所有部门中,电力部门目前碳排放最高,由于可再生能源成本的迅速下降,电力部门有了更乐观的脱碳预期。火力发电厂的运行势必受到可再生能源推广的影响,由此学界已有一些关于煤和生物质混燃机组改造和煤电有序退役的讨论。由于负排放在未来不可或缺,能够产生负排放的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BECCS)技术正逐步受到关注。关于BECCS的技术发展、资源潜力和环境影响,现在已有很多研究。除了能源供应部门以外,需求部门的脱碳也值得关注,需求部门的脱碳主要由燃料替代和能源终端使用模式的变化来驱动。排除产业升级因素导致的工业部门转型,钢铁和水泥行业已经提出了相应的脱碳策略。

通过技术进步和政策激励,工业部门可以在207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能够更早到来。对于建筑部门,目前已经有了零排放和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构想,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和下一代生物质是建筑部门脱碳的另一条重要途径。由于目前航空、海运和公路重型货运缺乏低成本的减排技术,因此交通部门实现碳中和极具挑战。而对于公路客运,目前已有学者提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分省路线图。总体而言,虽然部门层面的研究更加精细,但由于忽略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因此有可能高估减排的难度。

《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

广东印发《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和碳排放效率持续提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全省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