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行业前景如何?去年6月1日,资本邦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将于2022年6月1日正式实施。
据悉,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走向法治化。
根据国家林草局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一批湿地保护修复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包括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补齐湿地生态保护短板。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肾”,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重大。
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1-2026年中国湿地开发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分析显示
湿地保护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十三五’时期,中央财政对天然林保护投入2400亿元,而对湿地保护的投入目前还不到100亿元。财政投入不足是湿地保护工作的短板之一。
相较于森林生态系统,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起步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投入远低于森林生态系统。
我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日趋完备。2021年,我国出台了《湿地保护法》,28个省(区、市)陆续出台了湿地保护法规,国家和省级层面制定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和实施方案,确立了湿地保护管理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
二是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我国指定了64处国际重要湿地,建立了60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余处湿地公园和为数众多的湿地保护小区,湿地保护率达52.65%。
三是工程规划体系日益完善。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我国陆续实施了三个五年期实施规划,中央政府累计投入198亿元,实施了4100多个工程项目,带动地方共同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四是调查监测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是全球首个完成三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国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正式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各地建立了湿地调查监测野外台站、实时监控和信息管理平台,并在逐步纳入国家林草感知系统,通过高新技术实现监测监管一体化。五是对外履约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