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疫情、线上书店的冲击等原因,一些知名实体书店逐渐走向衰落。同时,也有一些书店积极探索转型“自救”,增加内生动力,“书店+N”模式盛行。实体书店长足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社会关注和书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书店未来会走得很好,但形式一定不会像从前那样单一。比如有像西西弗这样以书为主业的,有像方所那样不是纯书主义,还有服装、文创产品的。此外,其他商店也可以以书为副业。比如服装店空出一个角落来卖与服装有关、与设计师有关的书籍,把书作为配角来销售。其实,不管哪种形式,只要能够把书卖出去,都是非常好的形态。
实体书店行业发展竞争中以中信书店、樊登书店为代表的一批专业书店正在向知识分享中心迈进,以一个书店、新华书店城市书房为代表的新型书店,结合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日益成为智慧书城和数字化体验馆。目前,我国大部分实体书店企业正在向空间最美呈现、集聚功能完善、复合经营多元、专业服务细分、创新驱引领等方向转型,初步构建并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有力的行业发展新格局。
2023实体书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在多元化经营模式探索之外,数字化浪潮也给书店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站在实体书店经营者的角度,日益普及的网购平台、直播平台既是强势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帮助其触达更多消费者的“东风”。近年来,国内几大在线购书平台打折售书、发券、满减促销等活动已成为常态。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6·18”“双11”“双12”等重要促销节点,某平台上的大量新书售价低至定价的四折左右。随着“直播带货”走进大众生活,越来越多的出版社也走到台前,以四至六折的价格直接面向读者售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书价“批零倒挂”的现象。
不乏实体书店借势互联网“自救”,通过“线上+线下”增强体验、社交媒体宣传推广、社群运营构建场外连接、即时零售满足“到家”需求等数实融合的方式实现了盈利。例如,新华书店搭上了即时零售的快车,让“叫一本《新华字典》外卖”的居家消费场景成为可能;某社交平台联合全国百余家独立书店举办换书活动,让更多人“看到”书店、走进书店,为实体书店的复兴积蓄力量。
受到疫情影响,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5.08%,码洋规模为970.8亿元。其中,网店渠道保持正向增长,但实体书店行业和前几年相比增速有所放缓,同比增长7.27%,码洋规模为767.2亿元;目前,中国实体书店行业数量超过1000家的有20座城市,其中成都书店数量最多,达到3522家。因为成都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56所,各类人才约389万人,庞大的人才催生了对书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