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作出一系列部署,其中强调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广泛渗透到文化资源挖掘、内容生产、产品传播与消费的各环节,成为赋能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文化新业态新场景、拓展文化产业链价值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化产品行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再次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在影视文化产业新格局中,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影视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和发展引擎,中国市场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含预售)突破450亿元,总观影人次达11.15亿,总场次1.17亿;全国银幕数达81317块,巨型银幕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达到50家左右,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更加显现。
据悉,文化和旅游部建设有2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其中包括命名的19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及与北京市、天津市合作共建的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文化产业综合示范园。另外,还有19家园区正在开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多年来,40家园区内已集聚文化企业10.91万家、从业人员121.31万人;园区内文化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总额约1.2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总额7513.71亿元。
中国是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国制造”早已融入世界各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今,中国文化产品也在加速走向全球。2021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8.7%,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来自中国的出版物、电视剧、游戏、动漫以及各种设计服务、广告服务和版权许可,越来越受到各国企业和居民的喜爱。
随着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发展,中国文化产品出口额已持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