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预计到“十四五”末,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年新增节能与能效提升投资1500亿元以上。
工业节能手段主要包括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其中结构节能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高耗能产业占比,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如发展新能源;技术节能是指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综合利用等方法,提高能源利用率,如提高能源的一次利用率和回收利用率等;管理节能是指在不改变现有技术、设备、工艺等硬件措施的条件下,通过管理手段加强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漏损率等。
中国工业节能行业具有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等特征:国家已将节能列为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存在极大的节能需求,工业能效管理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产品的应用范围较广。下游行业中的钢铁冶金、煤炭矿山等虽属于强周期性行业,存在一定的短期波动,但长期来看该等行业的节能需求呈上升趋势,因此,工业节能市场长期向好。
工业节能行业调研
“十二五“以来我国加大工业绿色发展,成果显著。2000年以来中国能源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5-2021年中国累计消耗能源约683亿吨标煤,2021年能源消费52.4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煤炭消费占全球的一半以上。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及国家节能减排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十五”期间能源消耗增长12.5%,“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15年间能源消耗年均增速显著放缓,分别为6.7%、3.8%和2.8%。
2021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提出节能目标:到202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降低13.5%。“十二五”、“十三五”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8%、16%,2021年下降5.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6吨标准煤,与2010年的1.59吨标准煤相比下降了三分之一。预计2022-2026年国内工业领域年节能量将超过2000万吨标准煤以上,较2019~2021年平均16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增长25%。
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2022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的通知,确定149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机构为124家重点企业开展全面节能诊断、118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专项节能诊断。
《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20220623)指出:围绕电机、变压器、锅炉等通用用能设备,持续开展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加大高效用能设备应用力度,加强重点用能设备系统匹配性节能改造和运行控制优化。到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达到80%以上。“双碳”目标下,国内节能市场有望迎来较快发展,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计2026年国内工业节能产品市场规模达2860亿元。2021年国内工业节能产品市场规模为1655亿元,预计到2026年国内工业节能产品市场规模为2860.68亿元,年均增长率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