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是打破现有能源领域行业板块壁垒、实现不同能源形式之间深度融合的关键媒介,有助于实现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等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
2023年国内外绿氢示范项目加速落地
国内光伏风电基地鼓励就地消纳,配套电解水制氢不但可以实现大规模、跨季节调峰,也可以推动绿氢替代灰氢加速工业领域的降碳减排。
目前国内规划绿氢项目近15-20GW,预计23年碱性电解槽出货量将达到1.22GW,较去年0.75GW增长61.5%。海外,欧盟明确了2030年实现绿氢产能1000万吨和进口1000万吨的目标。同时美国能源部也计划到2030年实现1000万吨绿氢产能。根据IEA统计,到2030年,筹备电解水制绿氢产能将达到134GW。
第三次能源革命中,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有目共睹。世界各国都不想在绿氢为代表的第四次能源浪潮中甘为人后,各国都把绿氢作为国家能源发展的新方向。
氢气下游应用广,绿氢提升空间大:氢气作为传统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炼化、化工、冶金等领域,也可以用于氢燃料电池或者直接燃烧转化为电能或热能。绿氢作为工业原料或少比例掺入天然气这种模式,对现有设备不需要太多改造,替代灰氢的设备改造成本较低。对于交通等新增需求来说,以工业副产氢提纯为基础,绿氢逐步替代的发展方向,可以显著降低加氢成本,提升燃料电池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经济性。2021年我国用氢需求约为3000万吨,绿氢占比只有1%左右,绿氢替代灰氢存在相当大的空间。
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降低与电解槽设备规模化提升,驱动绿氢制备成本下行。叠加双碳政策下,碳排放监管趋严,灰氢制备成本以及碳排放成本提升,绿氢经济性逐步显现。当下灰氢成本依然有优势,氢能行业的发展依然需要灰氢和工业副产氢为基础。伴随着绿氢成本下降,市占率逐步提升,制绿氢环节中的核心设备以及关键零部件的需求将大幅提升。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氢能源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当前,氢能产业逐渐进入发展快车道。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量约3300万吨,但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制氢,属于“灰氢”。通过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电解水制氢得到的“绿氢”占比较低。如何推动新能源制氢产业发展,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