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机器人,通俗来说就是“套在人体外面”的机器人,它是基于仿生学和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外骨骼的坚硬外部可为人体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主要针对肢体残疾患者,帮助他们实现坐、站、行走、上下楼梯等基本功能。
国内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 国内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科研人员需要在新机理、新结构、新材料、新能源、新传感、新驱动、新算法、新策略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突破外骨骼机器人高效驱动、精准感知、智能控制等共性关键技术,在保证穿戴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助力效能,改善外骨骼机器人的穿戴舒适性和便捷性。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国内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从全世界范围看,国外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整体上领先于国内,但尚未形成绝对优势,国内在智能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经验积累方面追赶势头迅猛。当前,外骨骼机器人整体还处于研发试用阶段,整体性能与实际使用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距离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推广还有较远距离。
从科学研究角度看,穿戴式助残机器人具有与人体强耦合、多交互、重协同的特征,其发展与脑科学、人体运动学、康复医学、机械信息科学均紧密相关,其技术突破可有力反哺促进多学科进步,是世界机器人强国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点方向。外骨骼机器人亟需突破的技术点包括人机耦合、人体运动意图识别、助力效能与评估方法、自适应性等。科研人员需要在新机理、新结构、新材料、新能源、新传感、新驱动、新算法、新策略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突破外骨骼机器人高效驱动、精准感知、智能控制等共性关键技术,在保证穿戴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助力效能,改善外骨骼机器人的穿戴舒适性和便捷性。
从发展趋势和市场培育的角度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优势企业应重视试用反馈,提高已有外骨骼机器人系统样机的技术成熟度,推动典型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加强市场调研,明确用户需求,针对特定应用场景和任务研发多类别新型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社会各方应注重外骨骼机器人的产学研合作,携手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民生和军事等典型领域的落地应用。
与国外成熟的技术相比,国内的机器人仍处于基础的步态分析、动态捕捉的阶段,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人机实时交互的模式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实时交互功能模块较弱,实际商业化落地的程度相对国外市场处于较低水平。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医疗水平的提高,最关键是成本的快速下降,医疗康复类外骨骼机器人未来几年会迎来一个小爆发期;工业领域,人口红利的消失,促进了工业用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尤其是在国内物流巨头的推动下,辅助搬运的外骨骼机器人正快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