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仍然比较大。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推进碳达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也会创造出新的需求、新的增长点,如节能环保行业,相关节能技术以及碳排放技术等。至于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对经济增速的影响,还需要观察。在中国碳市场建设之初,业内人士就抱有中欧碳市场共同发展的愿景。

2011年,国家发改委同意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八个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21年,全国碳市场启动交易,在第一个履约周期内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成为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碳排放交易行业市场调研

在中国碳市场建设之初,业内人士就抱有中欧碳市场共同发展的愿景。2021年10月的第二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联合新闻公报再次点出,双方承诺继续围绕碳定价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进一步发展双方碳排放交易体系。双方承诺继续围绕碳定价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进一步发展双方碳排放交易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未来几十年间,新增资金需求将达100万亿元至200万亿元。

相关机构测算,仅“碳达峰”支持的相关行业投资规模可达100万亿元以上,若其中10%的融资需求由发债满足,绿色债券的增长空间将达10万亿元。

据悉,欧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为:到2030年较1990年水平至少减排55%,并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而今,俄乌危机迫使欧盟各国重估其能源政策,多个国家表示可能会增加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将给其长期脱碳目标“拖后腿”。此前,欧盟委员会公布了“REPowerEU”能源计划细则,意在摆脱对俄罗斯油气的依赖的同时发展清洁能源。

中国和欧盟在共同应对气候挑战气候方面早有合作基础。2005年1月,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TS)上线,领跑全球。2005年9月,中欧共同发布《中国和欧盟气候变化联合宣言》,建立气候变化双边伙伴关系。随后数年中,中欧双方共同启动碳排放交易能力建设合作项目。此前曾在2015年介绍称,在欧盟专家和有关机构的大力支持下,1000多名中国碳市场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获得了培训。

2021年6月4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称,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了18.8%,超额完成了中共“十三五”约束性目标,而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9%,都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目标。按照生态环境部的安排,全国碳排放交易预计在2020年6月底前启动,初期覆盖电力行业,年配额总量将近40亿吨,在全球20余个排放交易体系中居首位。上海是全国碳排放交易平台的承载地,是国内唯一达成七个履约年度均实现100%履约率的试点地区,这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