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AI备受追捧,成为市场投资主线之一。对此,全球资管巨头富达国际认为,目前市场对科技的需求较2000年互联网热潮时期更为多元化。同时,受益于可持续性以及结构性增长的终端需求,当前的科技企业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这些利好因素可以为行业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
近期人工智能利好政策不断,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发布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昨日,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并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办法》提出,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框架、芯片及配套软件平台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鼓励采用安全可信的芯片、软件、工具、算力和数据资源。
中国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5月底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79个。除华为外,百度、阿里、科大讯飞、美团、百川智能、云知声、腾讯等头部企业相继在该领域布局。
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潜力
截至目前,中国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经在智慧矿山、药物研发、气象、政务、金融、智能制造、铁路管理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业界专家认为,当前,利用大模型加速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耕实体经济行业,已经成为中国产业界的共识。
美团无人机第四代新机型,可在“零下20度至50度”的中雨、中雪、6级风、夜晚等环境中稳定飞行,能够适应97%以上国内城市的自然环境要求,配送距离提升35%,最远可达5公里;京东智能初筛机器人,可以检查人的心电、心率、血氧,还能通过综合分析免疫、呼吸等系统给出身体状况指数及营养补充建议……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工智能新产品集中亮相。
近年来,人工智能加快赋能千行百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工厂方兴未艾。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超算、智算、云算协同发力,算力规模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