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报告: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进入本世纪,材料领域的发展,具有更高性能电机和电池的研制与普及,促进了外骨骼机器人的适用性,为外骨骼产品的应用甚至普及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增加、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对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安全保护的需求凸显,为外骨骼机器人面向各种场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外骨骼机器人,通俗来说就是“套在人体外面”的机器人,它是基于仿生学和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外骨骼的坚硬外部可为人体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主要针对肢体残疾患者,帮助他们实现坐、站、行走、上下楼梯等基本功能。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目前市场上外骨骼机器人的产品多种多样,穿戴部位涵盖上肢、下肢、腰部、膝部、踝关节等,销售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不等。在许多第三方研究报告中对于外骨骼机器人从动力、使用部位、行业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分类,如从动力装置来区分,可分为电动、液压、气压等形式。目前相关产品的应用场景集中于军用、医疗、工业、消费等行业。

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军用领域,最初是为了设计增强型军用装甲,但受限于电机、能源、控制等技术的发展,设备往往体积庞大且笨重,因而停留在小规模的样机试制阶段。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国内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分析:

进入本世纪,材料领域的发展,具有更高性能电机和电池的研制与普及,促进了外骨骼机器人的适用性,为外骨骼产品的应用甚至普及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增加、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对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安全保护的需求凸显,为外骨骼机器人面向各种场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全世界范围看,国外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整体上领先于国内,但尚未形成绝对优势,国内在智能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经验积累方面追赶势头迅猛。当前,外骨骼机器人整体还处于研发试用阶段,整体性能与实际使用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距离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推广还有较远距离。

从科学研究角度看,穿戴式助残机器人具有与人体强耦合、多交互、重协同的特征,其发展与脑科学、人体运动学、康复医学、机械信息科学均紧密相关,其技术突破可有力反哺促进多学科进步,是世界机器人强国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点方向。外骨骼机器人亟需突破的技术点包括人机耦合、人体运动意图识别、助力效能与评估方法、自适应性等。科研人员需要在新机理、新结构、新材料、新能源、新传感、新驱动、新算法、新策略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突破外骨骼机器人高效驱动、精准感知、智能控制等共性关键技术,在保证穿戴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助力效能,改善外骨骼机器人的穿戴舒适性和便捷性。

(责任编辑:AK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