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器官移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器官移植供需存在巨大缺口

目前,中国器官移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生命科学工具,包括实验试剂和实验设备。其中,实验试剂主要是指用于反应、培养、标记、检测等目的的各种分子、生化试剂和细胞试剂;实验设备主要指检测设备、分析设备、动物饲养笼等。下游一侧是医院一侧,为急需器官移植的人进行手术。

器官移植不仅包括了移植术中器官保存、运输、评估及修复的设备,还涉及移植医用配套耗材、体外诊断试剂、术后管理等。目前相较成熟的器官移植是肝移植和肾移植。据国信证券研报,国内器官移植供需存在巨大缺口,据测算国内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30万人,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数量仅2万例。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器官移植行业发展形势及前景展望报告》显示:

器官移植是指将有活力的供体器官通过手术转移至患者体内,以替代已经丧失功能的器官。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移植是可行情况下的首选治疗方案;相比腹膜或血液透析,肾移植在长期存活率、生存质量和治疗成本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对于肝脏、心脏、肺脏等的终末期疾病患者,器官移植常常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若不能及时移植,大部分患者将在短期内死亡。

一般说来器官移植的适应证主要是所需移植器官的功能衰竭,导致该器官功能衰竭的原因不尽相同。由于器官移植患者术前即存在器官功能不全,手术创伤大,术后需要常规应用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术后早期容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和手术技术相关性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治疗水平的提高,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已经显著下降。

我国自2007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并于2010年启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公民逝世后捐献量逐步增加。2021年,中国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5272例。器官移植行业近十年来呈现积极向好的发展趋势,器官供体短缺和移植物术后长期存活率不高仍然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关键要素,是行业需要突破的痛点。

2022年4月6日,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发布《中国人类异种移植临床试验专家共识》,明确提出促进同种异体人体器官移植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改革的关键。异种移植是器官移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成果可以促进器官移植医学的发展。同时应该认识到,异种移植临床试验仍然面临免疫排斥、生物安全、跨物种适应和生物伦理等挑战。

(责任编辑:AK007)